第四百五十五章 稅收問題(第2/2頁)
章節報錯
“陛下!若是度支部可以任意查賬,會不會讓各級衙門人心惶惶呢?”新上任的內閣輔臣張瑛問道。
“不做虧心事,他們為何要人心惶惶?”
“臣擔心度支部這種審查權力過大,會利用這種權力牟利!”
朱瞻基冷笑一聲:“哼哼!好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度支部審計司如果去查某一個部門的帳不會是自己去查,肯定要聯合都察院反貪司與大理寺和刑部聯合審查,你認為這些部門都會利用查賬牟利嗎?”
“這······臣沒有這個意思,就是防患於未燃!”
“張閣老!您是內閣輔臣,有權力監督各個部門的運轉,若是度支部有任何違法亂紀之事,張閣老可以直接介入調查,並提請三法司進行抓捕審問!”唐三任直接硬頂了上去,沒有給所謂的內閣輔臣一點兒面子。
張瑛臉漲的通紅,被這樣一個小輩如此頂撞,有些下不來臺,可是被架在這裡又不能不說話,只能發狠說道:“唐大人放心,老夫會盯著你的,若是有違法亂紀之舉,別怪老夫不客氣!”
“您儘管放馬過來,不過也得想想自己的屁股底下乾不乾淨!”
“好了!二位不要意氣用事,今天的會議是討論來年的財政預算,有不同意見可以發表,不要上升到人身攻擊!”皇帝拍了拍桌子,制止了二人的爭吵。
皇帝的話看似公允,實際上卻是偏向著唐三任,一句話就把兩個人的理念之爭變成了個人的意氣之爭,這樣唐三任便沒有了頂撞上官的責任。
皇帝發了話,二人只好閉口不再言語,不過二人還是互不服氣,張瑛看不上唐三任這樣連進士都不是的倖進之人,唐三任看不上張瑛這樣只會誇誇其談,一點兒乾貨都沒有。
朱瞻基壓下兩人的爭吵看向稅務部尚書問道:“王佐你是稅務部尚書,大明朝能收多少稅,看的全是你的能力,如何組建稅務系統,你做好規劃沒有?”
王佐站起來向眾人鞠躬說道:“回陛下!稅務部分為國稅司、地稅司、國庫司、稅收統計司。各司在地方各級衙門設立相應的稅務機構,統一進行稅收工作,必須要保證獨立的稅收之權,不受地方官吏干擾。”
“好!你這個部門可以說是最容易產生貪腐,畢竟是跟錢打交道,一定要建立合理的稅收制度,管賬的與收錢的絕對不能是同一個人,另外票據的製作也要統一規範,不能有任何的模糊不清的情況發生。”
“臣明白,臣會認真考察房山、山東的做法,做出最最佳化的方案!”
“你能明白就好,做什麼決定之前,必須要上報朕,稅務工作,關乎於大明天下安危,在基層的用人必須要用政務學堂培養出的新政人才,而不是科舉出來狗屁不懂的庸才。
新政改革關乎於百年大計,改革的目的是增加國庫收入的同時減少百姓的負擔,這個宗旨永遠不能變。當然新政肯定會讓大戶人家受到損失,他們損失的本就是他們不該得的那部分利益,如今不過是被朝廷追回來而已。
若是連這一點都分不清,還在那裡胡攪蠻纏,一律取消功名貶為庶民,這一點上三法司的立法一點要快,必須在新政的推行時將稅務法推出來,依法納稅是每個大明百姓的義務,其中也包括朕,朕的買賣、皇莊一樣也要納稅。
從立法上宣傳,納稅是所有百姓的義務,爭取做到讓百姓主動納稅,當然從自己的口袋裡掏錢誰都不願意,如何能讓百姓心甘情願的掏錢,這是稅務部與地方官府需要思考的問題。
每個部門看似是獨立的,其實也是相互關聯的,百姓戶籍在刑部與農林漁牧部都有一份檔案,如何利使用者籍制度讓百姓明白繳納賦稅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這就需要地方官府的配合,比如比方上在投資一些建設專案,需要僱請勞工,這種掙錢的機會就留給積極納稅的百姓。
惡意拖欠賦稅的百姓會納入黑名單,甚至會影響子女的入學問題,這就是各個部門的互相關聯之處,教育部將在明年開始在所有的新政完成的區域推行六年制兒童免費義務教育,讓所有適齡兒童都能接受教育,使得教育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朱瞻基最不放心的就是稅務工作,這些官老爺恐怕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老爺心態,若是不能放下身段躬身前行,稅收的混亂根本就改變不了。
皇帝的話讓王佐有很大的觸動,他從來就沒有想過一個稅收問題能夠牽扯這麼多的事,在他的心裡一直覺得稅收不就是知道百姓種了幾畝地,到了收成的時候,按照比例徵稅就是了,哪裡會有這麼多的麻煩事。
可是皇帝竟然想透過政策的導向讓百姓自己主動向朝廷交稅,這樣的工作可就難做了,哪有百姓願意交稅的,不催的急了都不願意將手裡的錢糧拿出來。
被點到名幾個部門的主官都紛紛表示一定會配合稅收的徵收,不使稅收工作出現任何差錯。
朱瞻基不置可否的點點頭道:“朕對明年的農業稅收要求是四千萬石,同時鹽稅要進行新的改革,現在的鹽法百姓的吃鹽負擔太重,如此鹽法只能造成私鹽氾濫。”
“陛下!打算如何更改鹽法?”王佐吃驚的問道,這鹽稅可是農稅之外朝廷最大的一筆稅收。
“朝廷以後控制大明所有的鹽場,所有人都可以去鹽場買鹽販賣,鹽場開具票證,鹽商憑藉票證販賣食鹽,朝廷在源頭按照鹽場出場價徵收五成鹽稅,也就是說在鹽場朝廷就已經將鹽稅徵收,其他地方的食鹽價格全憑鹽商自己競爭,朕相信食鹽的價格會因為販賣的商人多了之後而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