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謝陛下隆恩!”王安國在錦墩上坐不住了,再次跪倒在地,五六十歲的人頂著一頭白髮不住的給皇帝叩頭。

“範安!快把王院使扶起來!”

“是!”

沒等範安過來,王安國自己麻利的爬了起來,躬身說道:“可有要讓臣效勞之事,臣萬死不辭!”

“說起來這事對你們醫家來說是件好事,朕準備在全天下開辦官家醫院,讓天下百姓都能看得起病。不過今後你們肩上的擔子可就重了,而且你們的家學也要貢獻出來,傳授更多的有志於此道者。”

學醫的跟其他手藝人不同,學醫者並不藏私,只要有人願意學這門學問,有這個天賦,都是願意傾囊相授。不然他們也不會把自己畢生所學寫成醫書,就是為了自己的學問不會失傳。他們藏私的是一些秘方,這些秘方都是好幾代人總結出來的獨門配方,全靠著這個方子掙錢養家呢。

後世的同仁堂為何屹立百年不倒,就是因為人家手裡有秘方,雲南白藥也是同樣的道理。

“陛下打算讓臣做什麼?只要臣能辦到的就一定去辦!”

“王安國!首先朕跟你說一下醫療衛生部的主要職責,為什麼要叫醫療衛生部,那是因為我們常說病從口入,吃了不潔淨的東西就可能生病。

醫療衛生部要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治病的醫,一個是防治病的衛生。你們的職責是一方面開辦醫院救死扶傷,一方面宣傳講衛生、樹新風的活動。

尤其是對傳染病的防治,朕聽說江南多水的地方,百姓容易得大肚子病,這個病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你們要認真的研究,還有天花、鼠疫、傷寒、瘧疾等等的傳染病防治都是你們的職責範圍,權力大了,責任也相應的增加。”

“陛下!這個看病臣和所有的醫生都會,可是這個宣傳臣不會啊!”

“朕沒讓你們去宣傳,可是你們得說清楚為什麼要講衛生,你們要用生動的語言讓老百姓明白,不講衛生就容易得病,比如生水不能喝,喝了容易鬧肚子等等!”

“那臣現在要幹什麼?”

朱瞻基有些無奈,這些技術官僚還是不太適合當官,這要是文官絕對不會這麼問,他們會說臣回去寫個奏疏呈上來請陛下過目,若是不妥再請陛下指正。

不過這專業的崗位必須要用專業的人才,朱瞻基耐心的給他講解道:“你們首先要在京城開一家大型的官辦醫院,要有全部的科目。同時面向全國招募醫生,慢慢向著全國推廣官醫院,最低要求是每個府城要有兩家官辦醫院,每個縣城要有一座官辦醫院。

所有的醫生要定期下鄉巡診,為貧苦百姓診治,不能讓醫療資源全部都集中在城裡,而鄉下百姓連個看病的地方都沒有。”

“臣記住了,陛下還有什麼吩咐?”

朱瞻基徹底的無語了,真不知道讓這個王安國做這醫療衛生部的首任尚書到底是對還是錯。強忍著心中的不適,朱瞻基說道:“你還要抽調精幹的力量招募大明所有有志於學醫的年輕人辦一個醫學堂,為大明培養醫生的後備力量。

同時醫院多了,你想過沒有藥材怎麼解決,不能病人來看病醫院裡連藥都沒有,而且對於普通百姓醫院的藥房要傾向於那些便宜一些的藥材,若是達官貴人那就隨便開了,反正他們不差錢,怎麼經營醫院不用朕來教你吧?”

“臣明白了,回去之後臣就抓緊將醫療衛生部的架子搭起來,好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

“你現在可有什麼思路?”

“臣掌總,打算讓左右院判一個負責醫療,一個負責衛生。醫療下轄醫院、藥材、二司,衛生下轄衛生健康、預防傳染二司。

如此一來,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責任明確,做不好差事,打板子也能排除互相推諉塞責。”

朱瞻基聽完點了點頭,粗略之下這樣的組織架構還是夠用的,以後有問題之後再進行改進。不過朱瞻基卻發現沒有管理學堂的機構,便問道:“你把學堂放在哪個司下?”

“臣以為學堂出來的醫學生都要進入醫院,就讓醫院司進行管理如何?”

“暫時可以如此,不過以後學堂多了,就必須要單獨成立學院司進行管理,沒有專門的負責人,學堂的建設得不到重視。”

“是!臣明白了!”

“好!既然如此,那你就回去準備吧,將詳細過程寫成奏疏給朕遞上來。”

“是!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