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大明官制(第2/2頁)
章節報錯
朕有一個要求,法律必須文字直白準確,朕看現在流行的白話話本的寫作方式就不錯,法律的目的是將法律條文描述清楚清楚,而不是賣弄文采,雲山霧罩,讓人鑽法律的空子。”
“臣等領旨!”三法司的主官與內閣諸臣趕緊起身領旨。
眾臣明白,這部法律就是為了給官員套上一個緊箍咒,只要大明政治制度不崩塌,皇帝只要監督官員有沒有按照《大明官吏法則》做事就能對官員有效監督。
“說完這些,朕再說一下朕手中的錦衣衛與東廠的安排,新政改制之後,錦衣衛改製為國家安全部,主要負責隨大明周邊國家的監控,確保其他國家在對大明有非分之想時,大明能夠做出及時反應。
東廠改製為內務部,負責大明國內的敵對勢力監控與打擊,同時對大明官員有監視之權,當然內務部沒有抓捕之權,在掌握官員的不法證據之後,便將證據移交都察院,都察院向刑部下達批捕令!
朕知道諸位非常反感錦衣衛與東廠,不過各位捫心自問,若是朝臣都能安守本分,朕用得著花費這麼大的精力組建錦衣衛與東廠嗎?將錦衣衛與東廠的抓捕審訊之權去除,已經是朕對諸位愛卿的最大尊重!”
群臣很想說撤銷錦衣衛與東廠,可是卻無人敢說,這些人的屁股底下就沒有幾個是乾淨的,真要反對皇帝設定監督他們的機構,皇帝隨時都能拿出他們不法的證據。
文官們經歷了洪武、永樂兩位強勢的皇帝,一直都穩穩地壓制著他們,好容易等到了仁宗一個願意和他們合作的皇帝,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便駕鶴西去。
等來了當今登基,剛開始的表現確實讓文官們覺得他們的春天來了,可是經過幾年的觀察發現,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鑽進了當今設定的陷阱中。
皇帝故意將朝政完全交給了內閣代表的文臣,徹底撒手不管,一時間文官們彈冠相慶,認為這是他們取得的重大勝利。
剛開始他們在皇帝的警告下還能保持收斂,可是在經過幾輪試探發現皇帝以及皇帝手中的鷹犬並沒有做出反應。
文官們開始進入狂歡時刻,士紳官員開始大肆勾結侵佔土地,把普通黔首百姓本就不多的土地侵奪完畢,造成了大量的流民,這些流民成為了皇帝遷徙開發海外的主力。
文官們狂歡過後才發現,他們能收到的稅越來越少,直到連官員的額俸祿都發不出來的時候,才驚覺他們做的有多過分,可是他們卻沒有了回頭路。
在白蓮教造反之後,他們竟然拿不出平叛的錢糧,而山東又是他們不得不救之地,因為那裡有一家人是文官們的精神象徵。
這個時候他們只能求助於皇帝,也是這個時候他們才忽然驚覺,這一切很有可能就是皇帝故意設下的圈套。
可是這個時候,明白已經來不及了,白蓮教攻城略地,眼看就要打到曲阜,再不救援聖人子弟可就真的成了反賊的俘虜。
結果還沒等朝廷商議出結果,山東那邊就傳來了衍聖公被反賊活捉,並且寫下《討大明檄文》這一永遠無法洗清汙點的文字。
若是大明已經病入膏肓,隨時都有可能被反賊取代,寫了也就寫了,就當做是投名狀也行。可是隻要眼睛不瞎的人都知道大明如今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山東的這點反叛不過是廯疥之疾。
之所以沒有平定,那是君臣角力的結果,只要文臣低頭認輸,皇帝很快就能平定山東。文官們明知道這是皇帝的陷阱,可是他們還是不得不答應皇帝的要求,因為即使不答應他們也無法改變最後的結果。
山東成了皇帝第一個完整控制的省份,利用白蓮教反賊,皇帝得以用最小的代價在山東進行了新政的推行,並且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積累了豐富的新政經驗。
直到楊士奇跟他們攤牌的時候,文官們才知道他們已經大勢已去,皇帝利用了他們的貪婪,完成了對他們的絕殺。
這個時候,皇帝已經完成了對朝政的絕對控制,無論是軍權還是財權都在皇帝手上,只要皇帝願意,隨時都可以切斷朝廷的財權。
在官員們認可了情報機構的組建之後,終於到了分好處的時刻,十六個部門就要產生十六位尚書,十六位尚書到底花落誰家,成了官員們最大的期待。
朱瞻基看著眾官員期待的眼神,笑道:“諸位都等著急了吧?”
“臣等不急!”
“真不急嗎?若是不急要不我們明天再確定內閣成員如何?”
眾官員一陣無語,心中吐槽:真不當人子也!
“陛下!今日還是將內閣成員定下來吧,不然諸位大人回家都睡不著覺了!”楊士奇也難得的開了一句玩笑。
朱瞻基哈哈大笑道:“楊師傅說的不錯,不能讓諸位愛卿晚上睡不著覺。首先確定內閣輔臣的定員與任職年限,內閣定員五人,首輔一人,輔臣四人,宣德九年起大明中樞改制之後的第一屆內閣輔臣成員將施行五年輪換制度。
五年任期之後,將進行第一次廷推內閣輔臣,透過得票多少選出下一屆的內閣首輔及輔臣。內閣輔臣可以連任兩屆,第三屆不管是否有人支援,都不得再參與內閣輔臣廷推。
這一屆是是過渡內閣,我們要求不高,只要能夠保證安穩渡過五年之間,大明經濟保持平穩執行就已經算是合格。
下一屆內閣輔臣必須有地方官員經歷,同時還要有中樞的工作經驗,未來的名將起於行伍,宰相起於州部將不是一句空話,大明需要的是能夠做事的官員,而不是隻會空談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