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授官(上)(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朱瞻基談完了內閣官制與任期後,一直當成小透明的王二起身提出了一個問題:“陛下!這內閣廷推都有什麼人有這個資格參與,候選人又是怎麼產生的,若是還是中樞這個小圈子進行廷推,臣認為沒有廣泛的代表性,同時也更容易作弊。”
聽完王二的話,朱瞻基不由對王二刮目相看,這麼多年的官場歷練,王二算是歷練了出來。就憑著這番話,王二就超過了大半的官員。
“仲義認為該如何設計?”
“此乃是陛下之權,臣不敢想!”
“滾你的蛋!朕讓你說你就說!”朱瞻基笑著罵道。
眾臣聽到皇帝對王二爆粗口,不由的暗暗羨慕,這才是皇帝的心腹啊!
“是!陛下讓臣說那臣就說說!”王二馬上就忘了剛才的矜持,繼續說道:“陛下!臣認為這內閣輔臣候選人的選擇必須要有指標,不能誰的能參選!”
“那你認為該定個什麼標準?”
“陛下!這標準需要陛下定,不過臣建議,沒有地方任官經驗者沒有參選資格!”
“臣反對!”一直沒有說話的楊溥大聲說道。
“楊愛卿說說理由!”
“陛下!不是所有官員都有地方任職的機會,比如翰林院、國子監等衙門的官員是沒有機會去地方任職的機會的。”
“這不重要,完全可以以部門互調的方式使每個人都有不同部門的工作經歷,最關鍵的是每個官員能夠放下身段去務實,而不是整天高談闊論卻在實事上毫無建樹。”皇帝還沒說話,唐三任就站起來反駁道。
“季重說的不錯,一個人的履歷不豐富,只能說明這個人的能力不行,一個能力不行的人如何能管理好一個國家?”周忱也跟著說道。
楊溥沒想到自己的話直接就被這兩個天子近臣給懟了回去,頓時一張臉漲得通紅,他說這話的時候沒有私心,只是替那些清水衙門的官員說了句話。
他能理解清水衙門的苦衷,是因為他自己就是翰林院出身,可是沒想到剛一說話就被人直接頂了回來,心中隱隱有些後悔,這種事上就不該出頭。
不同於別人被懟了之後,一定要行方設法,引經據典懟回去,楊溥卻選擇了沉默,朱瞻基對他這種明哲保身的態度大為不喜,此人除了清廉之外,一直就是一副老好人形象,美其名曰有‘相度’,實際上就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朱瞻基輕咳了一聲,說道:“諸位愛卿,王仲義的話說的沒錯,一個連基層都不瞭解的內閣制定出的基層政策就是高高在上,這樣的政策執行下去,老百姓不但不會感恩朝廷的好意,相反還會認為朝廷是瞎指揮。
有位偉人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如何能制定出符合基層利益的政策。
朕決定大明輔臣廷推資格必須要有地方任職經驗,沒有地方任職經驗之官員不得參選輔臣。”
“臣等遵旨!”
朱瞻基停頓一下繼續說道:“諸位愛卿!內閣人員不變,可是各個部門有了巨大的調整,每個部門的主官也要進行調整。
稅務部尚書由原戶部左侍郎王佐擔任!”
“臣領旨謝恩!”
“度支部尚書由原戶部右侍郎唐三任擔任!”
“臣遵旨!”
“農林漁牧部尚書由原上海海關大使周忱擔任!周忱由於欽差巡撫蘇松,暫時不能到任,暫時由房山知州況鍾擔任農林漁牧部侍郎,署理尚書!”
周忱趕緊起來謝恩,對於尚書這個位置周忱心裡是有底的,他知道這十六部中肯定有自己一個位置,沒想到竟然是掌管黃冊的農林漁牧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