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行船閒話(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是因為我們的產量和鋼鐵的需求量都在不斷的增加,周大人可知我天津鋼鐵廠今年一年的產量達到了多少斤嗎?”
周忱正要問胡元澄是多少產量時,大明皇家內河航運公司的官船開始起航,船工高喊:“客官們請注意,由天津大沽港開往京城朝陽門外的碼頭的官船就要起航,請大家扶好坐好,不要發生磕碰!”
這些航運公司的員工大多數都是,漕糧海運之後裁撤下來的漕丁,自從宣德朝海上貿易興起,漕運便逐漸萎縮,沒有了漕運的營生,這些漕丁漸漸的失去了生計,皇帝為了解決這些漕丁的生計,組建了內河航運公司。
如今已經形成了長江航運,珠江航運、黃河航運、海河航運、運河航運五大航運公司,這五大航運公司幾乎佔據了整個大明最繁華的地區,不過前幾年的運營,基本上都是年年虧損,全靠內帑進行補貼。
虧損的原因主要就是客流量實在是太少了,真正能夠盈利的只有運河航運和長江航運這兩家公司,大明的路引制度,極大的限制了百姓的流動,將百姓限制在了戶籍所在地。
貿然改變戶籍制度肯定會給如今的社會治安造成壓力,這需要循序漸進的推進。首先要完善的是新政改革,健全和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能和責任,不給任何部門推諉的機會。
有了社會治安的保障,然後才能談對百姓出行限制的放鬆,不然光是社會治安問題就能讓各地官府頭痛不已。
官船在駁船的牽引下,漸漸的離開碼頭升起風帆,在風力的作用下航行的越來越快。解掉駁船掛在官船上的繩索,官船進入到預定的航道當中。
船上的乘客也從關注官船起航的氣氛中迴歸到自己的談論當中,周忱這才想起剛才胡元澄所問的問題,便開口問道:“如今我大明鋼鐵產量有多少?”
“下官不是工部官員,不知道整個大明的產量,不過天津鋼鐵廠的鋼產量已經突破了五萬萬斤。”
“什麼?你不會是多說了一個零吧!怎麼可能有這麼多呢?”
“很多嗎?下官若是告訴你,就這些產量都不夠用,你信不信?”
“這老夫倒是相信,如今大明到處都是用鐵的地方,而且還要供應海外的用鐵,這些產量確實不一定夠用。”
“這麼說吧!如今大明羽林軍已經達到了二十萬人,這二十萬人是陛下的私軍,是屬於皇室保衛力量。
除了二十萬羽林軍,陛下在各個布政使司都設立國防軍,國防軍是一支新組建的力量,是屬於大明的國防力量。
每個布政使司駐防五萬國防軍,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兩京由羽林軍防守,十三省也要六十五萬人馬。
這還不算海外駐防的衛所軍隊,總體算下來大明單單是陸軍就有一百萬人馬,這一百萬人馬的武器、鎧甲需要多少鋼鐵。
每年的訓練又要打掉多少鋼鐵,更別說海軍更是消耗鋼鐵的大戶,不到二十萬海軍消耗的鋼鐵是百萬陸軍的兩倍,你相信嗎?”
周忱點點頭道:“這個老夫倒是知道一二,別的不說,最近龍江造船廠聽說在研究使用鋼鐵製作龍骨,若是這造船的龍骨都使用鋼鐵之後,那鋼鐵的消耗會更加的巨大。
更別說海軍艦炮的炮彈打出去基本都無法收回,是完完全全的消耗,陛下曾經就說過,海軍是個吞金獸,沒有強大的國力是養不起海軍的,這話是一點兒都不錯。
不過海軍的優勢也非常的明顯,沒有海軍的力量大明也不可能在海外掙這麼多錢,事實上大明如今的繁榮有一半是海軍的功勞!”
“周大人是明白人啊!不像朝堂上那些人,整天喊著寶船出海勞民傷財,應該取締。也不知道是真糊塗還是裝糊塗!”
“他們當然是裝糊塗,別以為陛下不知道他們什麼心思,反對最激烈的都是江南的官員,他們是非常的清楚海外貿易的利潤,畢竟從南宋開始就方興未艾的海上貿易,那就是一座金山。
如果朝廷放棄了海外貿易,這部分利潤就會落入他們的口袋,如此大利之下他們能做出什麼樣的舉動都不足為奇。”
“這些人就該一刀一個全都給砍了,咱們陛下真是太仁慈了。”一直插不上話的王二說的殺氣騰騰。
周忱與胡元澄對視一眼,二人知道王二這樣的羽林軍出身的官員骨幹才是皇帝真正的依靠,如果有一天皇帝命王二向他們二人揮刀,王二會毫不猶豫的將刀砍向他們。
如今的大明社會統治的根基已經漸漸偏移,皇帝更加註重與社會底層百姓的交流,工匠的地位空前的提高,曾經那種匠戶過的朝不保夕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皇帝對工匠的福利之大也是前所未有。
在皇帝能夠影響到的工匠群體,所有的孩子都要進入學堂讀書,不但不收取一文錢的學費,還會在學堂管一頓飯。
要說現在最擁護皇帝的一個群體,除了羽林軍這個特殊的群體之外,就應該屬工匠最擁護皇帝,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現在大多數還沒有體會到新政的好處,還處於麻木當中。
只有那些在新政中受益的百姓,以及各地被皇帝遷徙到海外的百姓,他們也是最擁護皇帝的一員,所以在海外反倒是大明統治最牢固的地區。
“仲義老弟,殺氣太重了,陛下要考慮全域性,這些人提的是建議,又不是最終決定,只要陛下清楚海外貿易的重要性,這些人的伎倆不過是跳樑小醜罷了!”
“這道理我也知道,可是一想到這些人給陛下各種的下絆子,我就氣不打一處來,當年在臨清,你是不知道這些人有多囂張,竟然拿著一張舉人憑證就敢硬闖稅關,若不是陛下對臨清稅關期望甚深,我都差點兒頂不住了。”
“讀書人掌握話語權已經一千多年,只要不是兵荒馬亂,讀書人的地位就會快速提高,因為不管是誰坐江山都離不開讀書人幫著治理天下。”
“那就不能不用他們嗎?”
“當然可以不用讀書人,武夫當國還不如用讀書人呢,所以前宋吸取了晚唐武夫當國的教訓,才會在立國之後打壓武人,可是過分的打壓武人的惡果在前宋展現的淋漓盡致。
整個兩宋期間一直被北方政權壓著打,先是契丹人的遼國,後是女真人的金。就連西北邊陲的一個小小的党項政權都能壓著宋朝打,更別說後來橫掃天下的蒙元,那就更別說了。
我朝建立之後,也一直在努力尋求文武之間的平衡,然而一旦和平日久文官勢力必定抬頭,這是因為一旦天下太平,無人的用武之地就會變少,沒有用武之地那就意味著慢慢在朝堂上被邊緣化,建文失敗就是這種文官勢力抬頭的必然結果。”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