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移民戍邊(第2/2頁)
章節報錯
侯顯沒想到是鄭和親自來了,趕緊行禮道:“老前輩,沒想到是您親自來了,晚輩給您行禮了!”
“侯顯!把你一個人丟在大明萬里之外為國戍守,辛苦你了!”
“都是為陛下效忠,辛苦點兒也值得,鄭公過來的時候也發現了,這裡至關重要,守住這裡就能擋住西夷東進之路,這裡大明絕對不能丟。”
“你說的沒錯,陛下看過地圖之後,直接就給這裡取名南平州,這個名字意味著什麼,你還不清楚嗎?”
“南平州!”侯顯自言自語了幾遍,興奮的說道:“沒錯,外敵在這裡就被平定,這裡就是我大明的最南端。”
“守住這裡的關鍵是,咱家給你帶來了一個衛的人馬及其家屬,只有有人才能守住這片戰略要地,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讓這幾萬人吃飽飯?”
“吃飯沒有問題,不過這裡只能吃魚,晚輩手頭人少,並沒有開肯出多少耕地。而且此地非常的乾旱,若是沒有河流得不到灌溉,種植莊稼並不划算。
不過此地的畜牧條件很好,若是有牲畜的話,相信用不了多少年就能牛羊成群。”
鄭和搖搖頭道:“我漢人不善於放牧牲畜,還是種地更好一些,這次咱家帶來的移民是從山西北部過來,他們的老家也是常年乾旱,他們都有在旱地生活的經驗。
而且也帶來了高粱、菽豆等耐旱的種子,能不能種地,這些有經驗的老農一看土地的墒情就能知道。”
“鄭公公有所不知,現在是七月,在南平州是隆冬季節,這個地方很特別,冬天雨水多,到了夏天,一個夏天都不一定下幾場雨。
沒有灌溉根本就無法耕種土地,我們在這裡登陸的時候,這裡根本就沒有當地土人活動的痕跡,直到我們佔據了這裡之後,這裡才有了土人來我們這裡討生活。”
鄭和沒想到這個地方環境竟然如此惡劣,看來想要守住這裡還真不容易。不過既然移民來了,那就要想辦法在這裡生存,不但要生存,還要過的比在老家更好才行,不然這些軍戶肯定會抱怨。到時候民怨沸騰,官府的公信力可就沒有了。
其實這是侯顯不瞭解當地的氣候,大明海軍靠岸的地方是後世有名的好望角,這個地方受到印度洋與大西洋環流的影響,常年都是西風,氣候是屬於地中海氣候,比較乾燥。但是隻要繞過港灣,向北或者向東都有非常適宜耕作的土地。
“等到移民全部下來之後,咱家親自帶人去找能夠耕作的土地和河流,看這裡的植被,根本就不像是不能耕作的地區。”
“前輩說的是,晚輩是人少不敢隨意離開,現在前輩來了,就請前輩坐鎮港口,晚輩去找河流,只要有河流就能種地。”
鄭和擺擺手說道:“咱家老了,這一次回去以後,估計再也沒有機會遠航,這次誰也別跟咱家爭,就算是讓咱家了卻一個心願吧!”
侯顯知道鄭和幾乎在大海上漂泊了半輩子,對大海的感情很深,不過這探險跋涉可是體力活,鄭和年齡大了,若是在途中有個好歹,那就追悔莫及。
說什麼都不能讓他去,不過還要找一個充分的理由,侯顯靈機一動說道:“前輩不能去,港口離不開前輩的指揮,晚輩一直做的是後勤,根本就沒有排程幾萬人安置的經驗,您還是留在港口安置這些軍戶,晚輩帶人去就行了!”
其他海軍將領也紛紛附和,大家都不希望鄭和去冒險,畢竟出去探路帶人太多不划算,帶的人少了,一旦受到土人攻擊,把大明海軍提督折在這南平州,他們這些下屬人人都有責任。
雖然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生土人襲擊大明軍隊人員的事件發生,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一切皆有可能。
鄭和嘆口氣道:“罷了,不給你們去添麻煩了,咱家就在這港口休息些時日,等到這些軍戶全部安置完之後,咱家就返程回去!”
侯顯見鄭和不固執己見,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他就怕這老爺子,就扭著勁兒要去冒險,出了事不好給陛下交待。
守著海邊,最不缺的就是魚鹽,來自山西的移民經過半天的時間全部踩上堅實的陸地,這麼長時間在大海上漂泊,讓這些一輩子都沒見過海的山西農民萎靡不振。
尤其是暈船更是讓這些軍戶子弟痛苦不堪,好容易吐啊吐的,終於在丟掉半條命之後,不吐了。整個衛所從最高官的衛指揮使到的普通軍餘,所有人都抱怨朝廷不公。
將他們也不知道要拉到什麼地方,這輩子還能不能回到祖宗之地,給祖宗燒香磕頭。不管抱怨與否,皇帝一聲令下,他們就必須要無條件的執行。
因為他們不是普通百姓,而是軍人以及軍人家屬。皇帝的旨意是讓他們到南平州駐守,這個南平州到底在哪裡卻沒有人知道。
終於登上了陸地,衛指揮使向大興湊到鄭和的面前問道:“鄭公公,現在能告訴卑職這裡到底是哪裡了吧,就算是讓卑職去死,也要讓卑職做個明白鬼吧!”
鄭和看了他一眼,說道:“你不問,咱家一會兒也要給大家公佈,你帶著你的手下軍官按百戶為單位,整好隊伍,每個百戶的家屬跟著自己的百戶。
然後把所有千戶以上的軍官都召集起來,咱家有事要宣佈!”
這會兒還是大明初年,軍官們頂多剋扣一點兒軍餉,還沒有哪個軍官敢吃空餉,所有的衛所都是滿編,一個衛所滿編是五個千戶所,五十個百戶所,再加上各部長官衙門的鎮撫,後勤之類的非戰鬥編制,共有五千六百餘人。
這樣的一個衛所算上家屬,至少都要有三萬多人口,想要將這三萬人全部歸攏明白,至少也得一個時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