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是希望阮安利用自己安南人的優勢,更容易與安南人溝通,將一些搖擺在黎利與大明之間的安南人拉到大明這邊。

張輔對於皇帝安插監軍之事看得很明白,帶著朝廷的精銳之師長期脫離於皇帝監管之下。沒有監軍向皇帝稟報大將的一舉一動,皇帝睡覺都不安穩。

朱瞻基又看向吳中點名道:“吳愛卿!”

“臣在!”吳中起身回話。

“抽調各地擅長土木工程的工匠交於阮安,朕打算在安南修一條路。安南北方有一座大型的鐵礦,緊挨著的還有一座非常容易開採的煤礦。這些資源都是朝廷未來急需的原材料。沒有路就無法快速將礦產運到海邊港口,海船可開不到岸上。”

吳中雖然不知道這煤礦怎麼就成了大明未來急需的原材料,但是他是技術官僚,皇帝吩咐的事都會認真完成。

緊接著皇帝又讓內閣擬旨,抽調黃福擔任安南戰後安撫使,主持安南的戰後重建。

命令鄭和除了留下守備海關的力量,召集其餘海船迅速北上天津衛,裝載京營士兵。

這是大明朝第一次跨海大規模運兵,朱瞻基規定所有高階將領不得同乘一艘船,以防萬一。

會議結束後朱瞻基將張輔與朱勇留下囑咐道:“二位都是經年老將,本來不需要朕多囑咐,可是朕還是要多說一句,不要輕敵冒進,一切以穩妥為主,安南是我大明未來重點經營的地方。

朕也承諾給你們只要平定安南,英國公永鎮北越,成國公永鎮南越。朕會命黔國公與雲貴大都督在北邊牽制黎利之兵,讓黎利以為我大明還是一樣從北邊發起進攻。”

張輔見皇帝說的鄭重,也不由認真起來,他本就是謹慎之人,一生謹言慎行,卻又對皇家忠心耿耿。

因為他知道,他家的地位皇家已經給到頭了,換個人當皇帝也不可能給再多。不忠於皇帝陛下,不忠於當前的體制,腦袋不是有病嗎?

“臣謝陛下提點,定會小心謹慎,不打無把握之仗。以我大明的國力軍力只要不犯錯,平叛根本就不是問題。”張輔還是看得很清楚的。

可是朱瞻基卻知道,曾經的自己在安南問題上犯了很多錯誤,比如任命王通為平叛主帥,這個才能平庸之人憑藉父蔭進入軍隊,所作所為都算中規中矩,這是個可以為將卻不可為帥之人。

更大的錯誤是將柳升調到了安南,這個大明的火器指揮專家,長期以來一直都在指揮著大明的火器部隊——神機營。

將這樣一個野戰對攻的將領去打治安戰,明顯的水土不服。輕敵冒進之下丟掉了自己的性命,也間接導致了大明徹底失去了對安南的控制。

“還有一點朕要提醒你們,安南南北差異很大,北方受我漢人影響很大,他們甚至說漢言寫漢字,是我大明適合拉攏的物件,對於這些人應採取懷柔政策。對於那些講土語的土人蠻夷則需採取高壓態勢,讓他們失去反抗之心。

而且對付這些土人我大明最好不要親自動手,可以將權力下放給北方這些心向大明的安南人,讓他們體會到追隨大明的好處。”

朱瞻基的話讓張輔聽得心驚膽戰,皇帝陛下這是要在安南實施以夷制夷的策略。一旦在大明的支援下,北方人開始掌握權力,南方的土人就會快速邊緣化,兩邊的鬥爭就會漸漸白熱化,逐漸就會產生隔閡,甚至造成種族分裂。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