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本是首善之地,可是出了京城的村莊與別處的村莊別無二致,一個村子大多數都是低矮的茅草房和衣衫襤褸的農夫,只是有那麼一兩家青磚黛瓦的大戶人家,一個村子也就能讓一兩家的日子過的像個人樣。

從南直隸到北直隸,所有的鄉下都是一樣,百姓的日子永遠都是一肚子的苦水。

然而進入房山境內,村莊的模樣就不再是印象中的茅草房,大多數的房子已經變成整齊的土坯房。還有不少人家已經蓋起了青磚房子,雖然只是簡單的三間房,但是況鍾知道這三間房承載了老百姓幾代人的夢想。

村子看起來是比其他地方要富裕一些,可是也沒有傳言中的家家戶戶都是青磚大瓦房的程度。

在一個村莊的茶攤上歇腳的時候,況鍾問開茶攤的小攤主:“掌櫃的,某聽說這房山很是富庶,怎麼看起來與傳言不怎麼相符呢?”

“客官是外鄉人吧?”

“是啊!江西靖安人,本是來京城遊歷,聽說房山富庶,就想過來轉一轉,長長眼!”

“客官你算是來著了,我們這裡原來屬於良鄉縣,是後併入房山的,所以比起老房山來發展的有些慢了,不過這兩年官府開始大力支援我們發展種植養殖業,我們這裡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

您是看到那些土坯房,才覺得我們這裡並不如傳聞那樣家家青磚瓦房,日子過得紅火。其實您是隻看到了表面現象,不是大夥不願意蓋新房子,而是沒有時間。

這兩年大夥除了忙著搞養殖,還要修路。官府要求要將各個村子與官道都連線起來,而且道路表面還要鋪上細砂石,官府管這個叫做路面硬化。

每年光是修路就有幹不完的活,哪裡有時間蓋房子,大夥都說等路修好了到時候一起蓋房子。”

“這房山的徭役竟然如此之重,竟然讓百姓一時都不得閒嗎?”

“你這客官,你哪隻耳朵聽到我說是徭役了,這修路是官府出錢,大家去幹活,幹一天就有一天的錢,大傢伙都捨不得這修路掙錢的機會,所以才沒有修房子。”

“官府竟然是花錢僱你們修路,這得花多少錢?官府從哪裡弄來這麼多錢?”

“這我哪裡知道,這是我們知州老爺考慮的事,我們這些老百姓可都盼著知州老爺長命百歲,一直都在我們房山做官。

我們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若是唐老爺一直在我們房山當官,豈不是耽誤了唐老爺的前程,我們還希望唐老爺公侯萬代呢!”

“沒錯,若是唐老爺離任,可怎麼好?要是皇帝能把這房山升成府就好了,唐老爺不用離開就能升官了。”

況鐘沒想到房山知州在房山的官聲這麼好,竟然贏得百姓的交口稱。可見這位天子近臣在房山是做了不少讓百姓感恩的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位唐知州真真切切的做到了。難怪皇帝如此信重他,這次回京一定會平步青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