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道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借刀殺人這一招歷史上屢見不鮮,可是借來的刀能殺別人,也能殺自己。如何控制局面,既借了刀,又不留下隱患,很考驗人的智力水平。
現在白蓮教是很弱小,朝廷大軍一推就倒,可是誰敢保證白蓮教裡不會出一個太祖一樣的人物。
整個山東是死地,可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得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朱瞻基不敢有絲毫的大意,命令孟瑛率領兩萬人馬為前鋒走水路,擋住反賊西去之路。
自己帶著剩餘的四萬人馬走新修的官道,這是大明第一條貫通南北直隸的交通要道,從宣德元年開始籌建,直到現在剛剛修到德州。
三年多的時間,只修通了七八百里,除了因為道路的要求太高之外,更重要的第一個原因是皇帝堅持不用徭役,目前活動在修路工地上的主要是囚犯。
這些囚犯都是所犯罪行不夠死罪,但是又有極大的民憤。所以在錦衣衛在整個北直隸開始掃黑除惡的時候,這些青皮混混大部被抓,然後這些人就被賣給了工部,做為勞工使用。
吳中得到過皇帝的提點,道路修通之後,工部可以在道路上設卡收過路費。做為技術官僚,太知道一條通暢平整的道路意味著什麼,這樣一條南北大通道,每年來往的車馬那是不計其數,真要設卡收費,用不了幾年就能收回修路的成本。
由於這幾年皇帝也不修陵,也不起宮殿,甚至連城牆都不修。工部除了定點檢修黃河大堤之外,一年之中也沒有什麼事做。
正好有了修路的營生,這讓吳中找到了奮鬥的目標,為了想要加快修建的速度,吳中多次找皇帝希望能徵發徭役,都被皇帝否決。
皇帝給出的意見是,想要修的快那就花錢僱人,早一天修通那就早一天得利。再說也不用全部貫通再收費,完全可以一段一段的修,修完一段,選擇合適的位置建一座收費關卡。
原則上在經過河流或者山脈的時候,就可以設立一座關卡。所有關卡必須統一收費。行人不收費,只有騎馬或者車輛收費。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已經修通的道路獲得的收益可以繼續投入前方的道路修建上。隨著修通的里程越長,獲得的收益也就越大,也更有資金投入到新的道路修築上。
在沒有混凝土、瀝青的時代,這種砂石公路已經是人類最好的公路,過路的行人從開始的不理解,不願意掏錢,到後來發現,交了過路費竟然比以前走相同的路程更省錢,而且車輛的貨物也能拉的更多。
尤其是商人,早到一天就意味著貨物能夠早出手一天,這節約下來的時間成本比起花的那點過路費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逐漸的走過的人也接受了這種過路費的收取,人家費那麼大的力氣修好的路,你憑什麼白走。
朱瞻基坐在馬車裡感受這條新修的官道,在沒有減震的馬車裡也沒有太大的顛簸,心中對吳中的能力評價又上了一個臺階。
這樣一個有技術、有能力的官員,就因為不是科舉出身而登上高位,備受百官的排擠。甚至還拿他好色做文章,朱瞻基對這一條右衛鄙視,滿朝文武有一個算一個,哪一個不是妻妾成群,怎麼獨獨在吳中這裡就成了好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