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修路戰略(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軍行至德州,前方已經是修路的工地,朱瞻基喊上所有的隨行官員,一起去視察修路工地。
吳中也在隨行的隊伍當中,被皇帝點名問道:“思正!給我們介紹一下你這工地吧!”
吳中趕緊走上前指著正在砸石頭的勞工說道:“整個修路過程中,最難的是兩個步驟,一個步驟是修築路基,路基要高出地面一尺。
路基要經過石碾子反覆的碾壓,要保證道路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會沉陷。這個過程非常辛苦,工部沒有那麼多的牲畜牽引石碾子,大多數時候都要勞工拖著石碾子來回碾壓。
路基修築好之後,就要進行第二個步驟,那就是在路基上鋪設碎石子,鋪設碎石子的作用是,保證車輛、牲畜走在路面上,不會對路面造成傷害。
工部在有河流的地方建設有水車動力,利用水車動力製作出破碎錘。石頭的破碎大都是在河流邊上完成,工部專門在離路基不遠的河流邊上建有石料廠,為道路供應碎石。
若是路基附近沒有河流,遠距離運輸成本太高,碎石就只能是勞工用錘子一點點兒的砸碎。路基上的碎石厚度至少要保證三寸以上,這些碎石再次經過石碾子的碾壓,使得路面基本平整。
這時候的道路表面上看起來已經非常的平整,實際上卻依然還是凹凸不平,車輛走在上面會非常的顛簸。這與修築新路的初衷相悖,為了保證道路平整,最後一步就是在路面上敷設細砂,將所有的凹凸不平的地方填平。
這是一個經常性工作,每次下過雨後,或者道路經過長時間的碾壓,以及颳風捲走,道路上的細砂要經常敷設,這是道路維護的主要工作。
這樣標準修築的道路,車輛的通行時間明顯加快,即使是要付出一些過路費,也比原來的爛路更加省錢。畢竟少走一天,就少一天的車馬住店打尖的消耗。”
“做的不錯,思正看來是下了功夫的,修路資金你們是怎麼解決的,單是依靠那點兒過路費肯定無法支撐道路繼續修建下去吧?”
“臣用修好的道路做抵押,向皇家銀行貸款,所貸的款項足以撐起整個道路的修建工程。眼下制約道路修築速度的不是資金,而是勞力!”
“不用擔心,用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會有新的勞工使用了。”
“陛下是說······”
“沒錯!”
朱瞻基攔住了吳中想要說下去的慾望,說道:“眼下朝廷因為用兵原因,所有資源都要向戰爭傾斜,即使有勞工也不會白給你!”
“臣花錢······僱傭!”
“西北中原到處都是流民,工部也可以去那邊招募流民。在朕看來,這修路也是需要技術的,一支專業的修路隊伍可比東拼西湊出來的隊伍效率高多了。
整個大明需要修的路可是太多了,以我們目前的效率,一百年都修不完。隊伍越早培養越好。”
吳中眼前一亮,皇帝說的沒錯,他是搞技術的,當然知道熟練的勞工隊伍對於效率的重要性。他已經從修路中看到了修路的巨大利益,未來的工部要專門的成立一個負責道路修建的部門。
“陛下聖明,臣這就讓人去招募流民,從中培養出技術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