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廷杖(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瞻基將寫著字跡的紙張用火摺子引燃,直到全部化為灰燼。
很快前來上朝的官員們在宮人的引領下來到了乾清宮,平時臨時召見大臣顯得很空曠的乾清宮,一下子擠進這麼多人,頓時顯得擁擠不堪。
朱瞻基看著宮中的文武大臣說道:“朕就長話短說,召集諸位愛卿前來是有一件事需要諸位愛卿參詳一下,我大明該如何做?範安!將軍情念給諸位愛卿聽!”
“是!”
隨著範安抑揚頓挫的聲音在宮中響起,眾文武才明白原來是韃靼要來稱臣納貢。
好事啊,這是我大明威加海內,文治武功才讓四夷賓服,韃靼俯首稱臣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是文官的反應。
怎麼就俯首稱臣了,老子以後找誰立軍功去啊!韃靼阿魯臺不講武德!這是武臣的想法。
等到這封軍情在官員手中傳了一遍之後,朱瞻基問道:“諸位怎麼看?”
新上任的禮部尚書胡瀠第一個開口道:“陛下!此乃大喜,既然北蠻有意歸附我天朝,我天朝當以寬廣的胸懷接納於彼,方顯我大明仁義禮儀之邦本色。臣願請命與韃靼汗商討歸附事宜!”
前任禮部尚書呂震因為奏對深得皇帝之心,被皇帝嘉獎一番,一高興回家痛飲一番,結果喝得酩酊大醉,再也沒有起來,禮部尚書喝酒喝死了成了最近一段時間官員們茶餘飯後的笑柄。
朱瞻基也是很無奈,本以為自己沒有讓呂震祭祀太廟,他也就沒有與番僧飲酒的機會,就不會如歷史那般喝酒喝死。
沒想到歷史的慣性如此強大,到頭來晚上一年呂震還是難逃醉死的命運,呂震雖然恃才傲物,與同僚關係不睦,但是卻能得到三代帝王的榮寵,其才華毋庸置疑。
就算得不到文官的認同,史官的春秋筆法之下,這個人成了阿諛奉承的小人,可是卻不敢說他無才無能之輩,同時也無法黑他是貪腐之人,只能在道德方面抹黑於他。
明史將他與貪官劉觀合在同一列傳中,成為小人之傳。而比劉觀更貪的楊榮卻成了輔國名臣,可見史筆如刀。
胡瀠的話符合儒臣一貫思想,對外一定要展示仁義之心,不然也不會有‘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這樣的鬼話。如今有韃靼歸附,盡顯天朝盛世之資。怎能不讓這些文官欣喜若狂,這可是在他們執政之後才出現的盛況。
一時間阿諛奉承之話,一股腦的向朱瞻基送了過來。朱瞻基知道國人的觀念根本就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變過來的,可是這些人的短視也是顯而易見。
“你們就沒有人想過韃靼為何要提出歸附我大明,稱臣納貢。我們老祖宗有句話說得好‘禮下於人必有所求’,沒有好處的事你們認為韃靼阿魯臺會做嗎?
別忘了他可是與大明打生打死打了好多年的冤家對頭,這種仇恨又豈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顧兩家如此深仇大恨,向我大明俯首稱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