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參觀(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太孫殿下這是在給士兵塑形,經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的約束之後,這些新兵就會從一個普通百姓變成一個合格計程車兵。
看破不說破,張輔並沒有就營房的規矩發表任何看法。反倒是對營房裡計程車兵很感興趣,連續進了幾個營房,發現所有的營房都是一樣的標準。
這說明太孫的軍令執行的非常徹底,一千人的軍隊不是那麼好帶的。就算放到大明經制之兵裡,一個千戶的職位也不算低了。
這會可不是明末武將如豬狗的時代,現在的武將含金量比文官還要高。
武將脊樑徹底被打斷是土木堡之變以後的事,五十萬大軍的頃刻覆滅,讓大明徹底成了文官的天下。
張輔幾乎每到一個營房都與營房計程車兵聊上幾句,士兵們對這個大官的問話不敢不回答。
幾個營房轉下來,張輔已經對朱瞻基這支軍隊有了很深的瞭解,其他的訓練也好,衣食待遇也罷,張輔都能理解,無非是古之名將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做法。
最讓張輔不能理解的是,太孫殿下的兵竟然要識字。難道識字與戰鬥力也有直接關係嗎?
壓下心頭的疑惑,在安遠侯柳升的催促下,一行人到了校場上去看火銃兵的訓練。
火銃兵的據槍訓練讓柳升大感興趣,拉著朱瞻基問道:“太孫殿下,這是何意,為何要讓士卒練習端槍,而且還要在槍口處加上配重?”
“安遠侯,這是為了練習士兵據槍的穩定性,槍端的越穩射擊的準確度就越高。”
“原來如此,不過火銃的準頭五十步外非常低,能不能射中全憑運氣。臣的神機營,全靠三段擊,依靠連續性的覆蓋射擊,進行打擊敵人。”
“三段擊也好,五段擊也好都是為了彌補火力密度不夠,解決火力的連續性。不過這樣的射擊方式有一個很大的硬傷就是不能近戰,一旦被敵人衝進陣列,火銃兵手裡的火銃還不如一根燒火棍。
所以火銃兵在作戰時需要近戰兵種的配合,不知安遠侯的近戰依靠什麼兵種配合火器?”
“臣的神機營並不獨立作戰,每次出戰兩翼都有騎兵護住側翼。我大明很少有單一兵種作戰的習慣。
若是真要被逼單獨作戰,臣覺得最好配備長槍兵與刀盾兵。長槍兵用於對付突入的騎兵,刀盾兵用於對付敵人的步兵,以及遠端拋射的箭支。”
“安遠侯與本宮英雄所見略同,本宮的兵種配置就是火銃兵、長槍兵、刀盾兵,五比三比二的配置。
不過火器軍隊最好的辦法是讓火銃兵有近戰能力,本宮正在要求皇家制造局研發火銃裝配的槍刺。
一旦研發成功,我們就能打造一支純火器的部隊,既能遠戰也能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