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檢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柳升等老將對朱瞻基所說的在火銃上加裝槍刺的說法都持反對意見。
並不是說安裝槍刺不好,已經有工匠想到過這種方法,無奈的是每一把槍刺都必須按照火銃的口徑進行打製,無法進行統一生產。
對於軍隊來說,不能大規模批次生產替換的產品都不會進行裝備。
武器裝備在戰場上的損壞率非常高,不能隨時替換就意味著只是一錘子買賣。
軍隊裡是最忌諱這種不能隨時找到替換的武器裝備,不能打過一場仗之後就沒有了武器可用。大明不是沒人做過這樣的嘗試,有個老太監就做過槍刺的研究。
朱瞻基明白了老將們所表達的意思,在他看來,其實就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標準化問題,一個就是質量問題。
這也是朱瞻基在皇家制造局急需解決的問題,標準化問題只要形成制度就能完美解決。
鋼鐵的質量問題涉及到技術革新,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得到解決的。朱瞻基只能將自己在夢中見到的鍊鋼技術的皮毛當做靈感講給工匠們聽,如何領會那是工匠的事。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就進入了四月。
在這段時間,朱瞻基抽空去五軍都督府幫助五軍都督府搭建起草原地形沙盤。並將兵棋推演的一些規則和玩法告訴諸位老將,這些打了一輩子仗的老將對於沙盤來說並沒有感到有什麼稀奇之處。
可是配合上兵棋推演,馬上就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老將們敏銳的認識到,這才是沙盤的真正作用吧。最大的用處是模擬作戰,為即將到來的戰事做出合理的作戰計劃。
有了兵棋推演這樣的戰爭策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勝於千里之外。老將們開始在沙盤上捉對廝殺,一方扮演明軍,一方扮演草原阿魯臺部。
不管是誰扮演阿魯臺,都是一樣的策略,那就是不跟你決戰,在茫茫大漠上跟你兜圈子。
直到耗到大明後勤補給跟不上以後,只能選擇無功而返。相比韃靼蒙古部落逐草而居,只要能夠放牧牛羊,就能長期與大明對耗下去。
兵棋推演的結果讓所有老將都憂心忡忡,他們不怕與韃靼部落正面交戰,就怕茫茫草原大漠找不到人。
可是不打又不行,總不能一直這樣被動的防禦阿魯臺的頻繁騷擾,兵棋推演的結果送到朱棣的案頭,朱棣親自下場進行推演,結果還是一樣。
一句話就是我打不過你,還不會跑嗎?比地形熟悉,人家可是在草原上土生土長,根本不是漢人可以比擬的。
前面四次出征大漠,每次都是很難抓住韃靼的主力,大多數時候都是掃蕩一些沒來得及撤走的部落,削弱韃靼的有生力量。
期待中的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始終無法實現。
砍掉蒙古人南下的襲擾的爪子,幾乎成了朱棣當皇帝后的畢生追求。他是真的想給後世子孫留下一個安定祥和的大明,再也不用擔心北方異族的侵襲。
永樂二十二年春四月初三,朱棣大閱三軍。
朱瞻基的侍衛千戶被朱棣點名參加檢閱,朱瞻基知道這是皇爺爺給他在群臣面前露臉的機會,他必須要好好把握,不能丟皇爺爺的臉。
現在就是檢驗兩個月訓練成果的時候了,侍衛千戶被安排在了最後壓軸出場。
前後分別出場的是前鋒、中軍、左哨、右哨、左掖、右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