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嘴上說的再好,遠不及努力做的人高尚02(第2/3頁)
章節報錯
因為朕覺得嘴上說的再好,遠不及努力做的人高尚。
律法之下人人平等,你們佛門不該有特權。
其二,佛門太虛假,喊著普度眾生,但是做了那些?收了那麼多的香火錢,用在給你們的佛鍍金衣上,這是普度眾生?
其三,天竺佛門,修行者,大都苦行僧。
大多樹的僧人,捨棄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間貪慾,精進辦道,修行無我的”正道苦行。、
但是傳到了我們天朝,怎麼都是向著給你們的佛鍍金衣呢?修好殿呢?
再朕看來把香火錢,用在這樣的表面工程,還不如給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修葺一下房子呢。
。(本章未完!
538嘴上說的再好,遠不及努力做的人高尚02
給那些需要修橋的地方修建一下橋樑呢?
其三,就是這個香火錢的來源,普通老百姓一次可能就是1兩枚銅幣,但是那些官員豪紳,動不動就是數十上百兩銀子。
這些錢,有多少是乾淨的錢?你們難道不知道,之前我們大明官員的俸祿是多少嗎?
再加上朝廷財政緊張,動不動就拖欠官員的餉銀,那他們是從哪裡來的這些錢呢?
你們收下那些香火錢之後,稱那些禍害國家的貪汙汙吏,搖身一變,就變成了善男信女,你告訴朕,這還有理嗎?
部分豪紳,確實豪爽,他們給的錢也確實是乾淨的,但是有相當一部分豪紳,朕即便不說,你們也知道。
但是如此種種,你們有向朝廷反應過嗎?
那些進香的貪官汙吏和一部分的豪紳,他們把佔有大明血的錢。捐給了寺廟,你們寺廟給佛門堵金,豈不是在給佛像上堵一一層shi嗎?
其四;不少的佛門,那些信眾的錢,投資某些人,做那些高利貸。
九出十三歸。沾滿了多少百姓的血?
青樓,妓院之下,又埋藏了多少罪惡?“
城牆上朱由檢反問道。
很多人都覺得,寺廟不過是一個百姓燒香祈福的地方。
但是這只是那些寺廟的表象,不少大寺廟的核心是金融業。
寺院金融始於魏晉,興盛於南北朝,維持於唐中葉前,唐中葉後加速走向衰落。
魏晉以後幾百年的戰亂和分裂,既摧毀了民間商業,也使得政府信用和儒家倫理信用下降到極點,傳統的借貸主體——政府和富商大賈無以為繼,而基於家族、宗族關係計程車族地主金融和建立在宗教信用基礎上的寺院金融異軍突起,成為亂世金融的主體。其中,以寺院金融的作用更為突出。
到南北朝時期,隨著寺院經濟的發達,寺院金融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專門管理寺院財產的機構——“寺庫”,已不僅是一個簡單的保管財物的倉庫,而是成為了寺院實踐自利利他、濟世救人、普度眾生理唸的基地,併為寺院實行有償借貸、開展金融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寺庫”作為中國金融史上最早的大規模從事多種類業務的金融機構,開創了後世典當業、存錢保管業、匯兌業、拍賣業等先河,是明朝當鋪、錢莊、票號等金融機構的鼻祖。柯林斯(Collins將僧人們視為管理寺院公共財產的集體企業家,認為僧侶們不僅開闢了土地交易的市場,而且組織了中國最早的金融市場。
隋唐時期寺院金融的規模更大。創立“三階教”的信行法師(公元540—594年)在長安化度寺創立了新的金融機構——“無盡藏院”,將信徒奉獻的財物貸與他人,用以救急濟難。信行認為單獨所行的佈施量雖多功德卻少,若透過無盡藏匯聚力量,無論佈施多麼微少,都可不問貧富貴賤、僧俗,互相融通。
無盡藏設有十六種無盡藏施(信徒施捨的內容,不限於錢穀,還可以施捨香火燈燭,音聲鍾唄,房舍床座,甚至還可以施捨勞動。僅飲食一項,就列入了粳米、糯米、麵粉、柴、廚具、調料、蜂蜜、酪、瓜菜等等。他把各位信徒的少量供物合在一起,使其價值和宗教功效得以倍增。正是這種廣泛的施捨,為三階教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為其開展金融性的“無盡藏”,即發揮類似現代銀行的功能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