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孫傳庭,派遣十萬安南軍乘船北上。”

“傳令....”

御書房內,朱由檢正按照計劃,釋出調兵令。

“陛下,30萬大軍,每日的糧草消耗最少也得60萬斤,剛查了一下按照京城現在的情況,最多隻能吃撐半個月的。”盧象升說道。

“諾大的京城國庫難道只有不到2千萬斤糧食嗎?”

朱由檢好奇的問道。

“啟稟陛下,剛剛臣和戶部尚書核查對一下,國庫目前還有4千萬斤的糧食,其中2000萬斤不能隨便動用的。”

盧象升說道。

作為兵部尚書,盧象升自然是大明可以開疆落土,不斷的打勝仗。

但是打仗也是需要看國情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草,還打個屁賬。

“糧食方面,你不用擔心,朕會想辦法處理的。”

雖然知道自己能造,但是朱由檢沒有想到國庫被自己造的這麼幹淨。

一國之庫,糧草只要區區不足4000萬斤。哪怕頓頓喝粥,也就只夠京城的人用半個月的。

這樣的儲備如果遇到事情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京城,一國中心尚且如此,其他的地方,糧食儲備估計更差。

“你去把戶部尚書找過來。”

朱由檢指著身邊的小太監說道。

“陛下,那些僕從軍,用什麼兵器呢?”

“大軍這些年退下來的戰刀,弓箭,鎧甲那麼多,就給這些僕從軍用吧。”

大明現在正規軍的裝備,最差的也是燧發槍,大明軍隊裝備的燧發槍,射程最近的也在百步之外。

再加上大明的槍支都加裝了刺刀,這就導致了大明退役下來了大量的冷兵器。甚至鐵甲也退下來不少。

與其讓這些東西放在倉庫裡吃灰,還不如拿出來加強一下僕從軍的戰鬥力。

“這樣會不會導致那些僕從軍反抗呢?”盧象升說道。

歷史上因為僕從軍背叛,失敗的戰例數不勝數。

天寶十年(751年)四月,大唐軍隊和阿拉伯軍隊交戰,就是因為葛邏祿(Qarluq)番兵突然反叛,才導致了唐軍大敗。

如果20萬僕從軍在大戰的時候反叛。大明失敗也不是不可能。

“放心,先不說這些僕從軍的家人在我們手上。他們敢不敢反叛。

就說這些僕從軍,大部分將領都是我們的人,即便反叛也會有預警,

即便沒有預警,這些士兵的裝備,哪怕突然反叛,也改變不了戰局。”

朱由檢自信的說的。

盧象升雖然能力很強,但是因為時代的侷限,他還是低估了熱武器的威力。

熱武器士兵對於冷兵器士兵是碾壓的存在。

大明之前之所以被建奴碾壓,是因為裝備和訓練的問題。

就大明現在的裝備,和訓練。再出現那種情況,所有的人員都該以死謝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