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的衙門裡還有一堆事呢,臣懇請早點下朝回去處理,”

有官員說道。

“不準,今天都先別回去了。”

“通知御膳房,多做點飯,諸位大臣還餓著呢。”

拒絕了官員的請求之後,朱由檢對著一旁的小太監說道。

“遵命。”得到朱由檢的命令之後,小太監屁顛屁顛的跑出去傳旨了。

“來人給過了知命之年(50歲)的官員賜座。”

“你們誰想需要解手的和旁邊的小太監說。”

朱由檢說道。

朝堂事了,百官不想看朱由檢的臭臉,朱由檢也不想看百官的臭臉。

但是為了給百姓出口氣,讓天下官員知道朱由檢的逆鱗所在,讓天下百姓知道他們皇帝心裡有他們,朱由檢還是讓百官留了下來。

不僅如此,大明報的記者已經在朝堂外等著了。

後天,最遲大後天,大明大部分的地區都將知道這件事,知道他們有一個一心為民的皇帝。

時間飛逝,很快2個時辰就過去了。

在龍椅上坐的屁股痛的朱由檢終於等來了錦衣衛指揮使的求見。

“陛下,不負陛下所託,雖有罪犯已經落網,在盧大人和記者的陪同下,36名受害者已經指認無誤。並且從他們的藏身處,找到了行兇的器械和假的錦衣衛服飾。”錦衣衛指揮使跪倒在地說道。

“把他們帶上來。”

朱由檢說道。

“傳人證和被告。”在一群大漢將軍的傳音下,很快人證和被帶到了殿前。

入眼所見。那些受害者家屬紅腫的雙眼更大了,可見在回來的路上也沒少哭。

而那些被告,身材魁梧,被拇指粗細的繩子五花大綁,臉色則掛滿了新鮮的傷痕

一看就沒少被受害者家屬毆打。

“史可法何在?這個案子你來審”。朱由檢說道。

史可法,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人,因祖上對朝廷的功勳得以世襲錦衣百戶,稱北京錦衣衛籍。

崇禎元年(1628年,史可法登進士第。看到這個名字之後朱由檢頓時想起了這個寧死不屈的抗清明將。

雖然朱由檢對於史可法的印象只有對方是一個寧死不屈的抗清明將,但是這就足夠了。

於是乎,朱由檢大手一揮,讓史可法以錦衣衛百戶的身份,去大明的各個地方看一下底層百姓的生活。

崇禎6年,經過多年的檢視,史可法被朱由檢調回京城,任刑部侍郎一職。

現在朱由檢讓對方審問,一方面是因為,這事雖大,但是還不值得朱由檢自降身份去審問。

二來是朱由檢想借此在看一下史可法。

如果對方乾的漂亮,必然和百官不和,到時候刑部尚書就可以回家養老了。

“遵命陛下”。

史可法出列回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