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急忙辯解道。

“陛下你帶領大明先驅建奴,平草原,後收復安南妥妥的大明中興之主,必然能和秦皇漢武,並列千古一帝,但是您現在如果把這條加入大明律的話,會損害你仁義的名聲的啊!”

“噗通一聲”只見一位頭髮花白的大臣跪倒在地哭喊道。

“狗屁,文人就是嘴皮子6,說什麼為了老子的仁義,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朱由檢心裡怒罵到。

大明的主要利益集團分為,文官集團,勳貴集團,還有皇室。

這是三股勢力,各自有各自的利益。

自古一來,文官集團就想限制皇室和勳貴集團所掌握的力量,到了現在不

管是那些親王還是外戚,都不能真正的掌握權力。

限制王爺們的權力,理由是防止藩鎮割據。

限制外戚的權力,理由是防止外戚干政。

雖然這些在歷史上都是有著嚴重的教訓的。

但是這裡面最大大的原因是擔心皇室掌握的權力太大,他們當文官的就只

能老老實實的成為皇室的工具人,不能有所作為。

讀書人掌握王朝的大部分權利就是好事嗎?

說拿歷史上讀書人地位最高的宋朝和大明來說,這兩個朝代對文人夠好吧,結果換來的是什麼?

宋朝換來了一個靖康恥,崖山恨。開啟了元待近百年來的漢人恥辱。

大明呢,更慘,明亡,漢人開啟了幾百年的屈辱史。

哪怕後來新中國建立,依舊有著無數的清狗狂吠。

“只要天下百姓能吃飽穿暖,周圍蠻夷不敢在欺辱我大明,

遇到災難大明所有的官員不是想著怎麼撈油水,而是全力幫助災民度過難關。

區區仁義之名,棄之也不可惜!”朱由檢臉不紅,氣不喘說道。

“老子嘴上把百姓,把國家放在自己面前,表明了自己是多麼的崇高,多麼的偉大,現在就看你們怎接招了。”朱由檢有點得意的微聲嘀咕道。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面對這麼一大群大明精英,論腦子朱由檢可能確實玩不過你們,但是為了活下去,好好的混吃等死,老子這次就是不要臉了。

朱由檢此話,已經相當於把狠話放這了。

誰敢阻攔,老子就給你扣上一個不願意讓百姓吃飽穿暖,希望蠻夷欺辱大明,甚至希望把手伸到賑災銀裡面的大帽子。

就朱由檢的德行,扣上這個大帽子之後,全國通報那是少不了的。到那時可就真的遺臭萬年了。

而那些文官雖然不見得多麼忠君愛國。但是他們可是把面子看得比腦袋還要重要!

朱由檢此話一出,全都安靜的閉上了嘴,同時心裡恨死了錦衣衛。

在他們心裡,從來沒有沒有覺得那老百姓的命陷害錦衣衛有什麼錯。

在他們看來,皇帝集權,發展錦衣衛,影響了他們快樂的收錢,就是錯誤。

至於國家和百姓生死和他們何關?

亡國死的不過是皇族和一些賤民罷了,新的王朝還不是需要官員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