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嫡長子繼承製(第3/3頁)
章節報錯
這倒不是那些書生世家,書生心裡多麼向著孔家。
實在是利益索然。
孔家作為大明的第一世家都這樣被對待,其他不讓孔家的世家,書生等,還不得被小皇帝騎在腦袋上拉屎拉尿?
世家不要面子?書生不要面子?
誰家還沒有幾個紈絝子弟?
孔家尚且如此,其他世家豈不是遲早也要被丘八上門欺負?
不就欺負了幾個賤民,不就違背了幾條大明律,不就是把法律當屎。
不就是可能導致律法崩歸,大明完蛋,數萬萬明人被屠戮嗎。
這些東西哪有孔家的臉重要?
“族長,這怕是不行了,今天早上的報紙說了,陛下這是替孔夫子清理門戶啊。
今後孔家的人犯罪,全部按照1品大員的標準,也就是明律的3倍處罰啊!
不僅如此,孔家族長,和衍聖公將不在由嫡長子繼承,而是由皇帝從孔家人當中選擇德高望重之人挑選。
而且即便是族長和衍聖公一旦做出了什麼不符合身份的事情,皇帝可以直接罷免的。”一旁的一位孔家青年喊道。
“他怎麼敢這麼做?不知道嫡長子繼承製是國家穩定的基礎嗎?
他這麼做,就不怕大明出亂子嗎?”孔輝驚恐的說的。
“天下大亂,這天下要馬上大亂了啊。”
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實行的一種繼承原則(制度,是維繫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
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長子為嫡長子。
法律規定嫡長子享有繼承優先權。
該制度起於商末,定於周初。
具體規定為“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這種制度體現了等級觀念,與宗法制度、妻妾制度相表裡;但在當時多妻(妾制條件下,一定程度避免了繼承中的矛盾衝突。維護了社會穩定。
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一定要把他的皇位傳給長孫朱允炆,而不傳給他的兒子朱棣?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嫡長子繼承製度。
朱允炆是朱元璋長子朱標的兒子,是他的嫡長孫,而朱棣不是他的長子。
選立大子的兒子(嫡長孫為法定繼承人,理由就是“皇孫世嫡,富於春秋,正位儲極,四海繫心。
唐朝剛建立之初,唐高祖李淵有三個兒子,次子李世民無論在能力上還是在戰功上都高出太子,如果不是因為宣武門兵變,他根本沒有權利繼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