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建奴和蒙古主力被驅逐到過了鴨綠江。

大明又修建了凌堡。留下了精銳駐守。

短時間之內,建奴和蒙古不可能影響到大明。

又藉助南直隸一事,大大的削弱了勳貴的和地方豪強的實力,讓南直隸徹底被朝廷所掌控。

雖然交惡了眾多地方豪強,但是軍權在手,輿論在手,再加上手裡有錢,朱由檢並不擔心這些人鬧事,甚至還巴不得這些人早點整事呢。

到時候,隨便牽連一些和他們有關係的人,移民的人口不就出來了?

.....

說幹就幹,回到皇宮的朱由檢,命令錦衣衛前去檢視養濟院的情況之後,便迅速召集內閣進行會議。

“我聽人說,現在大明私鑄錢幣的情況很嚴重,流通的銅幣,有數十種,很不方面買賣,朕決定使用面值貨幣,就是直接規定面值是多少,而不是以重量、成色等等來衡量!”

“陛下三思啊。

這個之前已經有過了,大明寶鈔便是!

事實已經證明,這個是行不通的”劉鴻訓急忙勸諫道。

大明寶鈔,是明太祖洪武八年開始印製。由於當時缺銅,於是明洪武七年頒佈“鈔法”,設寶鈔提舉司,其下再設抄紙、印鈔二局和寶鈔、行用二庫,並於次年以中書省南京名義發行。

寶鈔是大明官方發行的唯一紙幣,後因濫發紙幣,再加上造假猖獗,導致通貨膨脹,民怨沸騰,正德年間廢止。

朱由檢的這話,讓劉鴻訓覺的這是皇帝想要再次空手套白狼了。

寶鈔說白了就是一張紙。製作成本極低。要是皇帝沒錢了就印,隨意亂髮,大明遲早會在出問題的。

對於這個,朱由檢當然知道了,便馬上回答道:“我知道大明寶鈔,這個思路是對的,但是做法不對,才導致最終失敗!”

“不知道陛下有何打算。”劉鴻訓等人看著朱由檢說道。

這個小皇帝主見太強了,士大夫用了幾百年,實現的和皇帝共治天下,被眼前的皇帝毀的是一乾二淨。

別看現在是陛下大家商量,

實際上,大家的建議估計沒一點用。

要不是此時事關重大,劉鴻訓帶不願意提呢。

崇禎皇帝看著劉鴻訓等人認真地說道:“使用銅幣,銀幣,金幣的方式,,但是仿照大明寶鈔,在這些錢幣上印上數值,以數值來衡量價值!”

崇劉鴻訓等人一聽,眉頭微皺,感覺這好像是脫褲子放屁,是不是多此一舉了?

要不是朱由檢是皇帝,還是那罷官不留情的皇帝的話,劉鴻訓早都出來指責了。

幣值如果使用紙幣為載體的話,自然是最好的,朝廷的成本最低。

但是紙幣的基礎除了防止造假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朝廷的信譽。

但基於大明寶鈔的例子,現在紙幣印的再精美,百姓也是不可能相信的。

所以朝廷只能退一步,先是用金屬來替代。

在金銀銅的錢幣上印上一、二、五、十、二十、五十、一百這種面值,對應含金銀銅的比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