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繼續問道。

底層百姓是國家的基石,如果一直站在雲端看的話,很容易把底層的艱苦給扔到垃圾桶裡面。

畢竟報喜不報憂是傳統。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高層不知底層苦,民心遲早全丟失。

高層不知底層事,基石遲早會被糟蹋沒了的。

在資訊化時代生活的朱由檢,心裡很清楚,底層百姓的無奈。

“沒有,沒有,家裡沒遭災。.....”

說了一會之後,朱由檢總算明白了過來。

這名婦人名叫,劉鑫。他丈夫是劉楠。

去年,他丈夫因為傷寒去世,再加上她沒給劉家生出個兒子,所有不受公公婆婆的喜愛,後來更是把她連同她閨女一起趕了出來。

“哎,重男輕女害死人啊。”

雖然嘴上這麼說。

但是

朱由檢心裡鬆了一口氣,只要不是被朝廷逼得沒活路就好。

“這位大姐,你這樣帶著孩子來回乞討也不是一回事。”

“這裡是京城,天子腳下,你可不要亂來。”

說罷這名大姐,一把自己的女兒抱在懷裡,目露兇光的盯著朱由檢喊道。

於此同時,不少路人,則停留了下來,看著這邊。

“這位大姐,你誤會了,我大明的不是有養濟院嗎?你帶孩子孩子到養濟院不見得能過的多好,最起碼應該能吃飽飯吧。”

養濟院,就是負責收留城市中的寡孤的福利院;是明太祖朱元璋,設定的3大社會福利之一。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格外重視民間疾苦,從小吃夠了苦的他,也出臺了各種政策,儘可能不讓老百姓不再吃苦。

雖然後來變了味道,但是作為3大福利之一的養濟院還是存在的。

按照這位大姐的說法,他們完全有資格進入的。

“這位公子,你說笑了,養濟院可不是我等窮苦老百姓能進入的。”

“啥?養濟院是大明為了窮苦百姓準備的,你們為何不能進去?”

“謝謝公子的好意,不過公子還是少管閒事的好。”

“這是一點心意,希望你們能過的好好過。”

說著朱由檢從懷中取出了20枚銅板,遞給了對方。

倒不是朱由檢小氣,人心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