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向大海要吃的(第2/2頁)
章節報錯
雖然不是很多,但是足夠讓很多人,度過茫茫的冬季了。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這段時間認可朱由檢的直接增加了近40萬,達到了90萬。
只差10萬人就能升到7級了。
“領取掛機獎勵。”
“此次掛機時間為30天,掛機獎勵,大米3000噸,豬肉罐頭,3萬件,生化士兵300名,初級生化士兵指揮官5名,軍大衣3萬件,漁船30艘,大福船一艘。”
福船:華夏4大船形之一。
船長44丈(約147米),寬18丈(約60米),裝九桅十二帆,航速513節
可載重1000噸。容納千人。
備註:大福船自帶200門紅夷大炮。
‘強,真強!”朱由檢忍不住叫了起來。
因為種種原因,大明的造船能力這些年可謂是直線下降。
缺乏合適的戰船一直是制約朱由檢水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在手裡有了船,朱由檢的心思自然活絡了起來。
南海是大明的地盤,臺灣也是大明的地盤,西夷佔據的時間已經夠久了,該談談賠償了。
‘傳旨下去,大赦天下,大明境內所有強盜,只要沒有做過姦淫擄掠的罪行,只要向的當地官府投降,就能免除罪罰。重新為民。
大明周邊的海盜只要攜帶船隻向大明官府投降,可以直接編入大明水師。
從即日是,開放海禁,允許海邊的百姓下海捕魚。所獲按照十分之一交稅。”
大明現在的儲糧食不多了。留給大明的時間也不多了。
天啟七年,四川大旱。
今年夏天,華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為了擺平這兩次次旱災帶來的影響,朝廷以以工代賑的方式大肆修築官道。掘井抗災。
再加上北平遼東,消耗了大量的勞動人員。
雖然穩定了社會,沒有引起什麼大的混亂,但是確消耗了大量的朝廷糧食庫存。
依靠現在的糧食供給情況,一旦在出現什麼大的災害。朝廷還真的不一定有足夠的餘力進行賑災。
朱由檢為什麼把40萬精銳集中在京城,除了震懾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不是想省點運輸的糧食。
糧食安全是國家穩定的一個重要基礎。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3天不吃,管他孃的誰是皇帝?
自古以來,大部分的百姓起義都源自於一個字“餓”。
為了填飽肚子,百姓才不管什麼仁義禮智信呢。
要是在遇到一個狗官,那叛亂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為了大明的穩定,必須保證朝廷手裡有足夠的糧食,這個時候開闢新的糧食獲取渠道,迫在眉睫。
至於在乾旱地區種植番薯(紅薯),來緩解糧食壓力,朱由檢也想過,但是誰讓漢人不願意離開背井離鄉呢?
就是這樣的大旱,很多人都是半誘惑,半驅逐,才迫使他們移民的。要是糧食充足了,那難度可就要大的多了。
為了實現移民的策略,也只能把番薯放在皇莊進行種植了。
“接下來就是看怎麼把船隻給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