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兵發日本(第2/2頁)
章節報錯
“掛,朝鮮水師的旗幟,我們出發。”等所有計程車兵正式釋出命令,出征朝鮮。侵朝日軍共計十八萬餘人,舟師數百艘,分為九軍,四月十二日在朝鮮釜山登陸,分兵北犯朝鮮。
間接的導致建奴反叛。開啟了遼東百姓的屈辱史。
這次從釜山出兵報復,也算的上是一種因果了吧。
.....
鴨綠江西岸,數十萬大明百姓冒著嚴寒正在緊急的忙碌著。
儘管後金和蒙古人已經被趕入了朝鮮,但是主力猶存。
再加上現在的坑爹運輸機制,根本不允許大明在邊境這邊部署幾十萬的部隊。
為了避免對方狗急跳牆。朱定國只能下令修建防禦設施。
這次修建的防禦設施不同於大明以前的城池。
而是採用了西方的稜堡技術。
稜堡是古代堡壘的一種,其實質就是把城塞從一個凸多邊形變成一個凹多邊形。
這樣的改進,使得無論進攻城堡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給超過一個的稜堡面(通常是23個,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進行多重打擊。
這樣的稜堡雖然在重炮面前不堪一擊。但是對於缺乏重火力的蒙古人和建奴手中,絕對算的上一道堅固的防線。
修建稜堡的百姓大都來自於金復二州。
自從蘇破虜在金州立足之後,每天都有被建奴欺壓的百姓逃到蘇破虜的地盤,
直到蘇破虜主動放棄地盤和蒙古人一起進入朝鮮,蘇破虜的地盤中已經距離下不下百萬。這些百姓大部分都是大明的百姓,還有還有少部分是朝鮮人。
現在算是農閒的時候,與其讓這些人躲起來休息還不如讓他們賺一點過冬的糧食呢。
熱鬧非凡的工地,自然引起了對方探子的注意。
明朝修建防禦設施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平壤。
蘇破虜,黃臺吉,林丹緊急召開了會議。
“明軍在鴨綠江一旁修建城池,必定有所圖,我建議,大軍出擊,斷絕明朝的野心。”
放縱明軍修建城池,等明軍修建的差不多了,在趁機包圍,消滅明軍援兵,是後金常用的手段。
但是這樣的前提是。己方的野戰實力遠超對方。但是現在,十萬建奴精銳被明軍以少打多,按在地上摩擦,誰還敢不把明軍的野戰實力放在眼裡?
等對方城池修建的差不多。在出手,那就是送死。
“我反對,明軍修建防禦,說明大明現在沒有進軍朝鮮的打算,如果貿然出擊,必定會惹怒大明。到時候。誰能擋得住大明的兵鋒?”蘇破虜道。
大明暫時沒有收復朝鮮的事情,蘇破虜是知道的。
引誘建奴,蒙古遠征日本,別在惦記著大明,也是蘇破虜的一個重要任務。
所有針對大明的行動都必須阻止。
“要去你去,我們蒙古人不參合”
三翻五次被建奴出賣,林丹對黃臺吉可沒啥好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