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一良,你怎麼回事,這次捐錢,是為了大明京城的安全,你只捐一兩是何用意?”禮部尚書周道登訓斥道

現在的大明,貪腐成風,潛規橫行已久,人人都在這潛規則下進行著各種“合理”交易。

即便是朱由檢殺了不少貪官,依舊不能改變這種情況。

但是在這種大環境下,韓一良確如同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

天啟年間,魏忠賢氣焰正盛,全國為其建生祠。河南巡撫郭宗光、巡案鮑奇謀建立戴德祠、安德祠,為官者無不爭獻銀兩,以求魏忠賢一顧。

唯獨韓一良,獨置若罔聞,即使差人催討,亦不予,因此儘管政績卓著,也一連七年不得升遷。

崇禎元年,魏忠賢勢力被不斷的清理,才以清官第一,擢為戶部給事中。

他一到戶部,就上疏了《整飭文官愛錢》。

“何處不是用錢之地?無官不是愛錢之人?買官要錢,升官要錢,官員交際聯誼要錢,考課打點上面要錢,“此金非從天降,非從地出”,都來自索拿卡要。

韓一良還舉例說:自己只是七品芝麻官,而且平時不善社交,但兩個月來拒收的禮金也有五百銀兩。

由此類推,位高權重的官員就可想而知了。為推進反腐倡廉工作,韓一良建議朱由檢先打大“老虎”,讓百官受到震懾。

但是奈何朱由檢,全身心的都放在了軍隊和遼東上了,為了避免反腐工作,影響到遼東戰場的局勢,故而沒有理會。

不過韓一良此人也正式進入了朱由檢的眼中。

經過密衛和錦衣衛的多方確認調查之後,發現韓一良確實,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嫉惡如仇,剛正不阿,而且還很有能力。

所有朱由檢即便沒有立刻給韓一良賦予重任,但是已經把韓一良納為了未來的反腐倡廉大隊長的最佳人選。

這樣的人,又豈是一個小小的禮部尚書能隨便訓斥的。

“周大人真的一心為國啊,願意捐3萬兩白銀為陛下分憂解難,真是難得一見的忠臣啊!”一旁的王承恩,看到朱由檢對他眨眼睛之後,立刻猜出朱由檢的心思,急忙出來幫韓一良解圍。

“3萬兩,我明明....,我身為大明禮部尚書豈能不起的帶頭作用。”

看著王承恩想要吃了自己的眼神,周道登急忙改口道。

同時心裡把韓一良這小子咒罵了千百遍,要不是這小子,老子也不會損失3萬兩。

“還有張大人,劉大人,都是為國為民的好官啊...”

。。。。

臺上的朱由檢此時心裡已經樂開了花,這群大臣是真的太會來事了,知道自己沒錢了,趕緊送錢,要不是你們都是貪官的話,朕還真的捨不得之後清算呢?

一直以來各朝各代對於貪官,都流傳著一種叫做養豬的法子。

那就是先不管,讓狗官使勁的貪,等貪官養肥了,再宰殺。

這樣做的話,一來可以獲得大批的錢財,二來能收穫民心,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