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這種不按常理出牌,讓眾多大臣一時之間沒能反應過來。

靖康恥,五胡亂華,衣冠南渡,眾人有所耳聞,但是也僅僅是有所耳聞而已。

具體怎麼的恥辱,除了那些編寫史書的人之外,再場的各位大人全都不知道。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你們都是飽讀聖賢書之人,告訴我,為何嶽鵬舉(岳飛)要寫這首詩?”

“在告訴我,南宋最後怎麼了?

古語有云“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⑤安,忘戰必危。“《易》曰②:“君子以除⑥戎器,戒不。“夫兵不可玩,玩則無威;兵不可廢,廢則召寇。昔吳王夫差好戰而亡,徐偃王③無武亦滅。故明王之制⑦國也,上不玩兵,下不廢⑧武。《易》曰④:“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兵著,國之重事,兵強則國穩,異族不敢動,兵弱則國不穩,異族四動。民不聊生。

自大明立國以來,除洪武,永樂年間之外,9邊重地時長受到韃子的侵擾,韃子無道,燒殺劫掠無惡不做,如果沒有我大明百萬精兵,護衛邊關,受苦的可就不僅僅是9邊的百姓了。

幾百年來,是這些大明勇士,用自己的血肉,給你們撐起了大明的穩定,沒有他們,你們哪能安穩的吃飯睡覺?哪能隔三差五出去聽個小曲?

說句實在的,那些犧牲的大明勇士,是我們大明所有人的恩人!

你們這是對待恩人的態度嗎!

幾十年的聖賢書就交了你們這些嗎!”

雖然不少官員早都仁,義,禮,智,信不知丟到哪裡去了,但是出來混還是需要講面子的。

尤其是自詡孔聖門生的百官,孔聖真正想教的沒學到,倒把裝面子學的十成足。

知恩圖報一直是儒家所提倡的,儒家大力提倡的孝順,說白了也是知恩圖報的一種。

自詡孔聖門徒的百官,敢明著根皇帝唱反調,但是確根本不敢明著反對儒家的提倡。

“陛下所有極是,但是......下官覺得僅僅陛下萬金之軀,如果在遇到刺殺怎麼辦?不如將每年祭拜的事情,交給天使來辦如何?”

本想繼續勸諫的禮部尚書周道登,看到800多雙蝕人的眼神之後急忙改變了計劃。

陛下說這麼多,大明忠烈祠已經是板上釘釘,根本不可能改變的事情了。

誰敢反對,除了會遭受大明武官的仇視之外,還會受到大明百萬士兵的仇視。可以說一下子就把所有武人給得罪死了。

雖然大明重武輕文已經很久了,但是沒有一個人有膽量敢得罪大明雖有的武人。

所謂天使,說白了就是代表陛下辦事的人,雖然是代表著陛下,但是畢竟不是陛下本人。

帝王親自參拜與天使代表陛下進行參拜,在普通百姓眼裡或許沒多大區別,但是實際上裡面的差別大了去了。

帝王親自參拜,就相當於一下子把武人的地位拉倒頂端,即便大明文官全力反對,用不了多久,武將就會反過來騎在文官的頭上。

但是反過來,天使代表陛下進行參拜,雖然武將的地位也能得到提提升,但是提升的有限,撐死了就和文官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