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輿論危機(第2/2頁)
章節報錯
最近一段時間這個新聞院十分低調,並沒有做什麼出人意料的事情。
每天就是按部就班的收集新聞,記錄新聞,記錄整個大秦帝國每天發生的事情。
扶蘇還是覺得他需要利用這個新聞院來引導全國的輿論方向。
和之前幾次一樣,扶蘇沒有回應。只是指導欽差到各地擬一個稿件。
內容中主要敘述皇帝創作的這本書,定高價的原因。
原因就是現在的大秦帝國,國庫不是那麼充盈,大家也知道紙張造價十分高,不可能定價十分親民。
而且這筆錢國家收取也並沒有不是用於旁門左道,而是投入到了科技和農業產業當中。
扶蘇還指導蕭何執行了書籍銷售的財務公開制度。
他把這次賣書賺的錢進行了公開,而且又把這筆錢用在的哪個方向也進行了公開。
所有的財務公開目錄,都存放在每座城市的衙門裡,那些貴族們隨時都可以檢視。
輿論方向就此轉變。
扶蘇的這一做法獲得了廣大的民心,尤其是最底層人民的擁戴。
他們覺得自己的皇帝真的是時時刻刻為自己做主,從來都不忘記為國為民。
而更讓扶蘇覺得欣慰的是大秦帝國的年輕人現在朝氣蓬勃,始終和自己站在同一個戰壕裡。
他們對自己的政策異常的擁護,對那些反對自己的聲音進行無情的批判。
扶蘇知道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只要這些年輕人為我所用,那未來不就是我的嗎?
現在大秦帝國已經在我的手中,未來只要這批年輕人成長起來,那就是進行根本性政治改革的開始。
扶蘇在這次全國的輿論風波里,沒有直接表過任何態度,他只是默默的在背後操縱著輿論。
雖然老百姓們沒有看到皇上的發言,但是他們隱隱能夠感覺到皇上在這次輿論當中是偏向於繼續打壓富人階級為最底層人民服務。
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在輿論事件發展到最後,竟然開始攻擊起書籍當中的內容。
書籍裡很多扶蘇對儒家的看法十分的激進。
甚至有些儒生認為扶蘇對儒家的觀點認識不深。
但是即便如此,扶蘇也沒有發表任何言論。
他指示幾位大學院的大學生和一些大儒進行多次論戰。
很多人都能看出來,扶蘇雖然在治理社會和國家當中有使用儒家思想的傾向。
不過都能看清扶蘇其實在治理國家中還是傾向以理性邏輯指導為主,以道德為輔來進行矯正。
也就是說在處理問題的方式上,扶蘇偏向於依法治國,而不是以德治國。
當然法律不是方方面面都可以約束的。
而約束不到的地方,才需要儒家來進行填補。
扶蘇真實想法是,讓這個社會穩定,讓那些大儒們閉嘴,然後好讓自己能夠以墨家思想來進行技術革命!
只有國家的生產力得到提升,才可以使國力更為強盛,發展更加順利。
鑑於此,扶蘇還想到了太陽神教!他需要太陽神教來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