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面露難色的說道:“現在都知道皇上利用那本書對富人變相收稅,這樣做那些貴族會有一些埋怨,之前皇上發明了茶葉在江南開了幾個茶廠。”

“這些富人們消費茶葉還情有可原,至少他們可以不喝,也可以不去買茶葉,但是書籍這種東西實在是讓人說不透,它本身承載的是一種文化。”

“陛下,臣以為如果再這麼下去,你容易被這些貴族抓到把柄,而被輿論攻擊。”

扶蘇其實早就知道這件事,這本書賣得這麼高價,扶蘇最開始就有強買強賣之意。

他知道那些貴族,不管自己這本書定在什麼價格,他們都會掏錢去買。

而事情發展到今天多少有些變味。

國庫因為這本書的銷售火爆迅速充盈起來,這事兒所有人都看在眼裡。

扶蘇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他財政非常緊張,他花錢的地方非常非常的多。

一方面要支援農業技術全國推廣,另一方面還要支援大學院的各項技術革新。

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金錢,為了這些改革扶蘇之前甚至砍掉了將近一半兒的國防力量。

但是即便如此,扶蘇也發現他的國庫始終是入不敷出。

但是他又發現大秦帝國的那些商人和貴族,每日卻驕奢淫逸過著紙迷金醉的生活。

實際上扶蘇非常眼氣,但是他也不便說什麼。

畢竟很多貴族都是在西域和南亞做生意賺得的錢。

這他是沒法跟人家清算的。

但是畢竟他們也是依託大秦帝國的保護。

所以扶蘇最開始也有想從他們身上圈錢的這麼個想法,只不過互相之間也不明說。

因為皇上想管貴族要錢,你怎麼情況都得給。

另一方面他們覺得這本書確實也算是物有所值。

不管是貴族還是官員,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地位得到保護。

那麼能讓自己的下一代和家族當中再出幾任當官的,就是他們的遠期目標。

所以這本書無論如何他們都得買。

所以扶蘇卻不以為意,對著蕭何說道:“又想賺錢又怕捱罵,這個世間沒有那種好事,他們要罵,就讓他們罵去吧。”

蕭何無可奈何的離開,過了不長時間,果然如他所料。

咸陽城和其他各大城市忽然就傳揚開對扶蘇的不好傳聞。

就像之前漢中的用一千個小孩鮮血祭奠銅鼎一樣。

他們這回在暗中攻擊扶蘇貪財。

批評的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在漢中的那個謠言。

不過這次是全國性的。

和漢中不同的是,所有的地方官以及年輕人都站出來為扶蘇說話。

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十分認同扶蘇的理念,而且他們也覺得這筆錢當今天子也沒有亂用,而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屬於一種劫富濟貧,沒什麼不好。

扶蘇在這次全國範圍內的輿論混亂當中,發現自己還是十分有必要建立一個部門,控制全國的輿論風向。

之前有一個新聞院,扶蘇曾經拿它做個試水。

不過後來新聞院的院長因為參與反叛讓自己給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