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剛剛登基的時候一直很自信能夠解決糧食問題。

現在有些徹底服了。

其實扶蘇裁軍缺錢是次要的,缺糧食是真的。

他真的養不起那麼多軍隊天天不生產,張嘴就要吃飯。

自己之前一直帶兵打仗,糧食消耗的讓他心驚膽戰。

而每年都會發生的一次災變,不是發生在這個地方,就是發生在那地方。

發生災變之後,便會餓死成片成片的農民,這個地方很快就會發生民變起義。

這都讓扶蘇異常頭疼。

老百姓吃不上飯就會成為流民,流民多起來他們不起義不鬧事幹什麼呢?

反正都是一個死。

這跟扶蘇是不是太陽神,推不推行仁政沒有太大的關係。

那些最普通的農民,他們有一個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填飽肚子。

你如果填不飽他們的肚子,第二天他真的可以拿著自己家的農具把扶蘇的縣衙門給砸了。

現在大秦國之所以穩定昌盛,其實得益於自己開通商業口岸。

扶蘇現在很多糧食依賴於百越的進口。

像今年,雖然發生大的饑荒,很多地方顆粒無收。

但是因為去年裁軍八十萬,國庫還有許多糧食結餘。

所以扶蘇在快速開啟國庫賑災糧發放到各地以後,又從東南亞各國立刻向大秦帝國境內採購糧食。

波斯國也有許多耕地,他們的糧食也會有結餘,在大秦國發生災變的今年,波斯國與咸陽城的那條大道也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扶蘇的糧食從波斯各個產糧區運往樓蘭,又從樓蘭運往咸陽城。

解決大秦帝國範圍內很大一部分糧食危機問題。

很多農民雖然顆粒無收,但是至少能保證他們的生活水準和往年一樣,既沒有提升,又沒有落後。

而這些賑災糧扶蘇並不是免費提供,他會記到這些農戶的賬上,待來年豐收再慢慢收取。

不過大秦國的老百姓就是這樣,你只要讓他吃飽肚子,他就不會想著造反。

所以今年即便是十多個郡縣耕地絕收,可

(本章未完,請翻頁)

依然沒有發生幾起民變。

雖然也有幾個地方發生起義,但很快被撲滅,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

在處理完衛生問題之後,扶蘇覺得未來自己必須要把農業問題徹底給他搞定。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核心的關鍵他一直都沒有想到一個很好的辦法去解決。

那就是怎麼把農民手中的地集中起來。

只有集中農民手中的地,讓他們不是各種各的地,才能把溝渠修進去!

才能徹底改變靠天吃飯的問題。

在古代老百姓起義並不是因為自己沒有地,而是因為自己的地裡沒長糧食。

扶蘇認為要想從根本解決這些農民手裡地裡不長糧食的問題,就必須把他們這些農民手中的地全部收到集體的手中。

就像自己前世那樣,農民手中有耕地,但是耕地的所有權,不在農民,而在集體。

但是這件事可是動這些農民根本利益的一件事。

對於他們來講一塊地傳承,祖祖輩輩如果皇帝扶蘇來,一個官員說手肘就是手肘,那這些農民恐怕當場就會拿起自己的農具和當地的縣衙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