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字,寫得倒是不錯!”

趙陽饒有興趣的看了幾眼,而這紙張中所謄寫的文字,並非詩書,反而是一些經世致用的文章。

這倒是讓趙陽有些意外了,一個驛館中的吏員,竟然有這份心思,謄寫這種文章!

這時,中年人手持一串鑰匙,走上前來,對趙陽拱拱手道:“這是下官平日所寫,讓大人見笑了!”

“有趣!”

趙陽拿著紙張,不由再度打量起中年人來。

嗯,還是那般落魄的窮酸模樣!

中年人臉上更多的,還是一副鬱郁不得志的表情!

不過,仔細看來,還是有些讀書人的氣度。

“你是讀書人?”趙陽起了興趣。

在這滄雲縣,他所見多是受難的百姓,再就是黃縣令等那一眾貪官汙吏。

倒是沒想到,這驛館之中,竟然還有眼前中年人這般的人!

“下官不才,前些年,只堪堪考取了秀才功名,自此未再有什麼建樹。”中年人似是想到什麼,搖頭輕嘆,面容上泛起一抹苦澀。

“嗯?秀才!”

趙陽卻是心中一動,眼前這中年人,屬實是滄雲縣的一股清流啊!

生活在這種地方,竟然還能考個秀才功名!

“既是秀才,怎麼在這驛館中做招待這種雜活,這滄雲縣中,能考取秀才功名的,應該不多吧?”趙陽再度詢問。

中年人輕嘆一聲,似是不願回答。

但見趙陽依舊盯著他,他只好道:“前些年,下官承蒙皇恩,也擔任過縣丞一職,只是後來……”

中年人再度長嘆,眼神晦暗起來。

“繼續說下去。”趙陽揮揮手道。

在他面前,還敢把話只說一半?

“後來,下官擔任縣丞一職,卻未能改善滄雲縣百姓生計,在職半年,卻遲遲沒有政績,德不配位,縣令大人便讓下官來這驛館任職。”中年人繼續說著,卻似乎有說不出的清苦。

趙陽雙眼微眯,明白了過來。

這中年人說得很隱晦,但他自然清楚。

那黃縣令可不是什麼為百姓著想的人,什麼沒有政績,這些鬼話,偏偏不知道的人也就罷了!

至於眼前這種中年人,一個秀才,還擔任過縣丞,最終卻混到這種地步,已經足以說明,這中年人與黃縣令等人,不是一路人了。

至於眼前這中年人的秀才功名,是真是假,一問便知!

趙陽沒有再多說什麼,看著手上紙張中的文字,挑了挑眉,向中年人詢問。

“你謄寫的這治水之策,寫了前兩策,第三策是什麼?”

中年人愣了愣,還是拱拱手,回答道:“古有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我滄雲縣水患頻發,或可自治水之策中,取其精華,用之於民……”

只是,說到這裡,中年人再度嘆了口氣,眼中數不盡的滄桑。

用之於民?

他們滄雲縣,能有官員為民做事的那一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