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人性的善與惡(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這篇影評裡,老熊用了洋洋灑灑上上千字來稱讚兩位主演的精湛演技。
小鄧一字一句讀下來,也覺得老熊說得很有道理,形容非常貼切。
就好像把她內心說不出的那些感受和想法全部吐露出來,暢達且痛快淋漓。
“果然是老熊,把我看完後的感受全部描述出來,看完太爽了!”
小鄧迫不及待地繼續看下去,心想現在誇完了,應該進入正題了吧?
果然,在上千字盛讚之後,老熊筆鋒一轉,開始寫劇情分析:
【電影看似是以陳峰視角展開,但是細細品來卻未必如此,我覺得,導演更希望觀眾帶入的是“神”的視角。
所謂鏡頭,其實是導演的語言,王導在電影裡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帶觀眾看到萬里高空上的世界,再從城市上空俯瞰塵世。正如這部電影的第一個長鏡頭,從室外到室內,就將凡人的喜怒哀樂盡收眼底。
且導演故意用冷靜的色調與鏡頭,來剋制他的表達,並希望觀眾能夠剝離人的身份,儘量客觀看待故事中發生的一切,或者說,讓我們來看一個人的善惡掙扎。
為什麼我會說“一個人的善惡掙扎”,而不是“兩個人的善惡對抗”?
大概有很多觀眾也都是這樣看的——大家把陳峰視為被拉扯的善良一方,把阿寧視為惡意一方,整部電影就是阿寧將陳峰拽下深淵,試圖讓他也雙手染上鮮血的故事,但是最後陳峰守住了本心,仍然保留著作為警察的基本良知,在掙扎後迴歸善良,最後也為那份猶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的確,表面上看,電影的確講了這麼一個故事,能看懂這層含義的,算是來到電影的第三層,但是誰能想到導演的真正想法是在第五層呢?
這也是我要在這篇影評揭露出的最核心的關鍵——陳峰和阿寧,他們本來就是一個人,或者說,是陳峰這個人的兩重人格。】
小鄧冷不丁讀到這句,整個人都看傻了,喃喃道:“不會吧?我完全沒看出來啊!他們怎麼會是一個人呢?難道阿寧至始至終都不存在?”
她正在寢室裡,不小心把驚訝說出口,不遠處的室友們也聽到了。
兩位室友作為江棠的忠實粉絲,聽到“阿寧”兩個字就跟開啟什麼開關似的。
她們非常敏銳地豎起耳朵:“什麼阿寧?什麼不存在?”
小鄧的沉思被打斷,便跟室友們解釋:“我在看一個資深影評人的影評。”
兩位室友立馬湊過來:“關於《懸疑家》的嗎?我們能看嗎?”
小鄧哪有拒絕的道理:“當然可以。”
她特意側身,讓室友們可以清楚看到螢幕上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