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懸疑小說家》四(第2/2頁)
章節報錯
顯然,後者更符合邏輯。
但問題是,根據陳峰等人調查,阿寧根本不是什麼孤兒院出身!
儘管他們查到的線索很少,但他們還是能根據阿寧身份證號,和戶籍系統內的資訊,推斷出阿寧的生平經歷。
她出生在江城市的某公立醫院,父母是公司員工,從幼兒園到高中都很普通,也就是為人孤僻一些,沒什麼朋友,同學與她也大多不熟。
她生平所遭受的最大變故,是父母在她高中畢業前因車禍去世,她也因此缺席高考,此後就消失在人群裡,直到五年前開始在網路上寫懸疑。
她的人生經歷和《血色孤兒院》的女主角全然不符,難道說她只是代筆?或者一切只是她的臆測?
陳峰與同事們剛走出一個困境,又邁進新的困境,他們面對巨大謎團,卻百思不得其解。
而阿寧已經完全消失匿跡,警方透過大量人手反覆搜尋,也還是找不到她的下落,像是已經人間蒸發,以至於有人提出阿寧是不是已經死了的猜測。
對此,陳峰果斷否定。
他總覺得,阿寧就藏在暗處窺探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就像是躲在幕後的下棋者,透過這驚天大局,把警方玩得玩玩團,而且逼出真兇……對了!真兇!
陳峰靈光一閃,他忽然意識到如果《血色孤兒院》的故事是真的,那個煉獄般的孤兒院真實存在,他們也能順勢查出阿寧的真正目的!
他決定,去尋找這起懸疑連環殺人案的八名受害者過往經歷的交集,看看能不能把這個神秘孤兒院給挖出來。
就在他決定這樣做的時候,外界發生了新的變故。
這八名受害者的家屬們突然聯合起來,在江城市警局前靜坐抗議。
他們指責警方就為了一本里的荒謬情節,把無辜受害者變成加害者,讓他們這些家屬在失去親人之後,還要承受網路暴力的痛苦。
原來,因為那本《血色孤兒院》代入感太強,看完的讀者義憤填膺,難免會有這八名死者死有餘辜的想法。
因為在的描述裡,八名死者都是孤兒院事件相關的人,他們是惡魔的幫兇,女主角殺了他們,不過是讓這些人為當初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網友們扒出死者的身份資訊,他們家人的身份也隨之被曝光,哪怕這些網友的本意是想查出當年的孤兒院事件,但還是有與女主角共情的激憤網友用打電話發簡訊等方式惡意暴力死者的家屬們。
這些家屬苦不堪言,丟工作的丟工作,捱罵的捱罵,還有死者的孩子連學校都不敢去,因為老師同學們都會用異樣的眼神看他。
憤怒之下的家屬們把矛頭指向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