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寧在網路上寫懸疑已經是第六年,這是她第一本火得一塌糊塗的書。

糾結背後原因,第一是因為她的文筆精湛。

從孤兒院慘案的受害者角度出發,把女主角的心裡描繪得貼切又詳實,細節處無不透著強烈到令人感同身受的情緒,也讓讀者很容易就能帶入其中。

第二則是因為,作者筆下女主角的所行所為,與作者本人一模一樣,包括連載部分所描寫的書名和過去,通通來自作者本人。

剛開始有網友玩梗,核心是“作家可以為作品做到怎樣程度”,內容就是和這本《血色孤兒院》的作者阿寧有關,說是她為了寫出一本完美的,前面用了八本和五年時間來鋪墊,是為了塑造完美作品而充滿信念感的好作家。

這個梗火了,《血色孤兒院》火了,作者阿寧也火了,過往的八本也火了。

以前阿寧作為懸疑家十分小眾,關注她的人不多也引不起什麼風浪。

但是這次不同,越來越的讀者湧入,阿寧背後的故事也被翻了出來。

起初是有人說,家附近發生了一起跟某本書裡的內容很類似的兇案。

自然有好奇的網友去查,因為兇案一直沒有偵破,網路公佈資訊不多,可透露的細節全部都能和對上號,而且上傳時間就在兇案發生以前!

這發現毫無疑問讓網友們毛骨悚然,他們順藤摸瓜地深入調查,最後發現相似的不止一起,而是整整八起案子,剛好對應阿寧的八本!

難道說……《血色孤兒院》裡所寫的一切不是假的,而是作者本人的真實故事?

事情如滾雪球般越鬧越大,剛開始是大V發聲,後來是記者報道,輿情沸沸揚揚,如大山沉沉壓到警方頭上。

警方不得不站出來召開新聞會,承認懸疑《血色孤兒院》的作者阿寧就是他們目前正在追蹤的一名犯罪嫌疑人,且與八起兇案有密切聯絡。

案情從此從暗轉明,實際由陳峰領導的以“懸疑家阿寧”為名的調查小組也進入大眾視野。

輿情徹底譁然,誰能這樣魔幻可怕的情節居然是現實?算不算實打實地證明了藝術都是對現實的再加工?

這件事鬧得太大,不僅媒體和大眾高度關注,上頭領導的壓力也很大,要求陳峰為首的調查小組儘快偵破此案。

同時他們也派來專家入駐調查小組,讓專業的犯罪心理學家分析這九本,試圖從中找到更多線索。

最後犯罪心理學家得出判斷:前八本作者展現的文筆都比較普通,可取的是作者的知識功底非常紮實,就像陳峰判斷的那樣,如同出自經驗豐富的老刑警之手。

但是第九本《血色孤兒院》卻完全不同,雖然它的文筆與前面八本一脈相承,很多用詞習慣都證實他們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但是不同點在於,這本書的文筆比前面八本高出不止一個層級。

或者說,內容描寫得太過貼切,細節處完全符合年齡的被侵害者的心理,能做到這種程度的,要麼作者是個水平高超的心理學家,要麼作者就是這個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