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書院三絕!(第3/3頁)
章節報錯
但就是如此,一個人卻徹底改變了這裡。
散盡家財,甚至舉債建書院。從最開始區區數百人,連學生都找不到的小小書院十餘年間竟然成為天下學子心目中的聖地。
書院到現在還在不斷擴建,聽說這將是最後一次了。從此之後百年之內是不會再建設新的建築了。
十餘年的時間,每年耗費在書院上的錢財數不勝數,到了現在據說前後已經花掉了數百萬貫的錢財,這還不算大量的畢業學子義工義勞,免費給書院出人出力。
郕國公府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收入都投入到了書院的建設上,這等舉動令天下人大動。試問天下,如此人物,當不當得這書院一絕?
一景,說來也是後來才出現的,說的就是山上深處的潛學林。
顧名思義,此地就是學子們思考問題的地方。潛學林是一片佔地頗大的松樹林,相傳是最開始的那批學子們親手栽種的。也不知是何原因這個傳統流傳了下去。每年都會有不少學生親自栽種一株松樹,久而久之,林地面積不斷擴大,最後要不是書院制止,早就栽的漫山遍野了。
不過為了滿足學生們的一些心思,書院則放開後山,在後山大家可以隨便栽種。於是,多年來這松樹幾乎佔滿了整個太白山。潛學林的含義於是也變的寬廣了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姬唐】 【】
相傳,每當有學生在學問上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他們就帶上簡單的膳食,來到潛學林自己栽種的那顆松樹願結蘆而居。
說來也怪,在這裡不知為何就感覺渾身放鬆,思想也隨之放開,時有學生手舞足蹈奔向書院。
於是,越傳越邪乎,到了最後,更是將潛學林傳的神乎其神,說是有增發人智慧的能力。還有人說書院的潛學林積累了十餘年數萬學子心血,只要身處其中,就會不由自主地放開思維,甚至會與上代學長的殘留的思想相互碰撞,迸發出新的想法。
此事越傳越廣,最後連書院祭酒,柏山先生都驚動了。在經過調查之後書院發出通告,說此事純屬子虛烏有,讓大家安心學習,不要相信云云.........
但誰知當天晚上就有學生看到形似柏山先生身影的人去了潛學林............
這下好了,有陰謀論說祭酒為了獨佔潛學林,這才發出那封公告,更有甚者當面質問祭酒大人,臊的祭酒大人掩面而逃.........
於是,原本大火的潛學林更是成為書院禁地般的存在,為了更多的學子能夠在潛學林中潛學,還傳出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每年每人只能去一次,但不限年限,就是畢業了這個規矩還作數。
並且還請來書院山下的駐軍,希望他們能看守此處,萬萬不可讓其發生意外。本來駐軍的校尉是不想理會的,但看著將來有可能是朝廷重臣的一個個學子,他也只能慫了。
不慫不行啊,這些是什麼?那可是經過千挑萬選後才進入書院的轎子。每一個拿出去都是不可多得人才,誰敢輕易得罪?
別看這些人此時只是個學生,但人家有書院做靠山啊。這些年走出書院的學生,最高者已經封侯,縣令,長史,軍中將領,數不勝數。隨便出來一個都能招來一大片書院派系的官員。
就這樣,時間一長,書院潛學林在學生中更是諱莫如深,別人想打聽裡面的事情,都會立即警惕起來。
而越是神秘,就越吸引人的注意。潛學林的事情早已傳遍天下,所有來此的學子都想去那裡走一遭。但可惜成功者寥寥,九成九的人只能失望而歸!
當初為了此事還差點鬧出事情,最後在書院的調解下,許諾只要有人在某一方面勝過書院的學子,就能自動獲得他這一年的名額。
此事一出,頓時天下譁然,這是看不起誰呢?
於是, 短時間內書院城就聚集了大量的學子,就像想要挑戰下天下第一書院的名頭。甚至有的人打算以此為終南捷徑,希望一步登天。
但事與願違,成功者每年都不會超過十個............
當第二天勝利者從書院走出,大家都好奇潛學林中是否有那麼神奇的時候,那人都是一幅魂不守舍的樣子,讓更是心嚮往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姬唐】 【】
一館,當然指的是藏書館了。
這座站在山下都能看到其宏偉的藏書館,早已成為了天下人都向往的地方。要知道藏書樓中不但有郕國公姬松當年重金收集來的數千冊藏書,還有這皇家秘史官中大量的藏書拓本。更不要說其中還有當初從萬里之外的海外帶回來的瑪雅文明圖書,以及天下各國的藏書典籍。
可以說,藏書館中收藏的書籍,簡直就是一個收藏天下文明典籍的地方。
就是這樣重要的地方,朝廷和書院反而管理不太嚴格。當然了,除了一些不能公開的典籍。
書院學子想要看書隨時都可以借閱,但有個規矩,那就是決不能帶出去,這是鐵律,就算是皇帝來了也不行。
因為門外的鐵碑上就明晃晃地刻著皇帝親手所書的禁律,一旦被人發現私自帶出書籍,那可是重罪,一個不好就會被革除學籍,沒人敢這麼幹。
喜歡姬唐請大家收藏:(姬唐天天書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