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他鄉遇故知!(第1/3頁)
章節報錯
“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星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潤餘成歲,律呂調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習而不溫,不亦君子乎!“
河陽城東一處幽靜的院落外,傳來陣陣讀書聲,清脆悅耳,充滿生氣。姬松突然聽到就彷彿三伏天飲下冰水,渾身清涼。
“咦!這裡竟然是一座書院?”
眾人來到正大門,只見不少應該是家長的人在大門口伸長脖子朝裡面張望,就是圍牆邊上都有不少人撐起耳洞聽著。
所有人臉上既有希翼,又有擔心,但更多的卻是激動!
姬松知道,這是因為孩子能讀書而感到激動不已。這些年他一直致力於擴大大唐孩童讀書的機會。雖然成果斐然,但他卻知道,現在的讀書人也不過是從萬一,變成的千一。看似提升了十倍,但和龐大的技術相比,整個大唐真正讀書十年以上的不足三十萬人,就這還是太白書院自成立以來,畢業學生多大數萬之後的結果。
而能受到名師教導的更是少之又少,不管在哪裡讀書人都是大家尊敬的物件,更不要說在這文教荒漠的西域了。
抬頭看去,只見大門上一副匾額上書:河陽書院。
四字彷彿刀削斧鑿,盡顯錚錚風骨,可見寫這幅字的人也是個傲氣的。
“這位老伯有禮了!”
就在這時,姬松看到一個老伯有些失落地走了出來,心中一動,就上前打招呼道。
張老漢剛剛被拒絕,心中正是煩悶,突然被人攔住去路,頓時就想發火。但卻發現攔住自己竟然是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心中頓時壓下火氣。
不過當看到他身後兩個雄壯的漢子後,心中頓時涼了半截。還好自己沒有發火,這人雖然殘疾,但不管是身上衣著還是身後的護衛都不是一般人。要是一個不好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自己還好,但要是牽連到了孫子,那可就完了。
“小老兒有禮了,不知郎君可有要事?”
姬松聞言笑了笑道:“我看老丈從書院出來,就想問問老丈關於書院的事情。在下剛從中原來此,正想著孩子讀書的事情,沒想到這河陽城內竟然還有這樣一座書院,於是就想打聽打聽。”
說完就給大牛一個眼色,大牛會意,從懷中掏出一串銅錢直接塞到對方手中。
“不可!您這是..........”
張老漢大驚失色,拿著銅錢手足無措。
“老丈拿著就是,就當是在下的一點心意了。”
也不等對方拒絕,姬松直接問道:“老丈可否介紹下這書院情況?畢竟事關孩子將來,在下也不敢隨意將孩子交給他們啊!”
“哎,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姬唐】 【】
張老漢一聲哀嘆,於是就將自己的事說來!
其實說來也簡單,就是沒錢鬧的,按理來說凡是來這裡的人基本都是青壯,只要落戶至少都有百畝以上的田地,十年下來少說也有六七口人,不說大富大貴,但這樣的家底在中原已經算是中上之家了,怎麼會缺少讀書的錢?
但凡事都有例外,就比如眼前這張老漢。年輕時候那玩意兒受了傷,他不願耽擱人家姑娘就沒有接受官府發配的媳婦。加上來的時候又帶著個拖油瓶,還是個女娃。
官府雖然不能給他們分地,但也在城內給找了個活計,至少衣食無憂。本以為這樣安穩的將孩子養大,再嫁個好人家,也算對得起死去的兒子兒媳了。
但誰能想就是這麼個女娃竟然只是聽別的孩子寫字就自個練習學會了數百個字,雖然不會讀,但由此可以看出這女娃就是個讀書的料子。不但記憶力驚人,還能舉一反三。
本來這是個好事,但他家請不起先生啊。想著城內有個書院,就打算去問問收不收學生。只著一打聽就把他想法給打消了大半。
聽那管事的說,這一個學生每年除了吃喝住宿,以及其他費用,光筆墨紙硯,書本以及學費就不是他們能負擔起的。
這點錢或許對其他人不算什麼,但對於張老漢而言卻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門檻。這不,再次被管事的請出來,就遇到了他。
姬松聞言也是有些驚訝,沒想到竟然是這樣?難道大唐要出個才女不成?
告別張老漢,隨即吩咐劉老二道:“你跟著他,去看看家在哪,不要被發現了!”
“諾!”
眾人重新來到書院門口,此時學生們已經放學,三五成群地朝外面跑去,和後世放學一窩蜂的沒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