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無奈的陶謙(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達想要讓劉繇任為下邳相和臧霸任為琅邪相,陶謙已經猜到,但他沒猜到,劉達竟會讓陳登任為廣陵太守和麋竺任為彭城相。
陳登不用說,現在是典農校尉,其父陳珪為沛相,其叔陳瑀為揚州刺史。
這樣的家族在徐州可以說是舉足輕重,劉達舉薦他任廣陵太守,自己如果不允,那就等於是把這個徐州豪族推向劉達。
可是如果允了,陳登也會感念劉達之恩,為其所用。
總之,陶謙覺得自己怎麼做都是輸。
而麋竺現在是徐州別駕,又是徐州首富,僕僮萬數,家財鉅億,其在徐州的影響力也是非同小可。
自己若是不同意任他為彭城相,也等於是把他推向劉達,如果同意了,他同樣會感念劉達之恩。
陶謙揪心想著,不由看向了坐在一旁的麋竺。
麋竺一臉茫然,完全沒想到劉達會扯上自己,正要開口解釋,卻聽得曹宏冷笑道:“怪不得麋別駕之前盡力為劉達說話,原來是早有聯絡了呀!”
陶謙這時也想起在傅陽大戰之前,麋竺曾經勸自己與劉達割地議和,難道他們真的有聯絡?
“沒有,使君明鑑。”
麋竺急忙辨解。
“哈哈……”魯肅再次大笑道,“麋別駕若是與劉將軍早有聯絡,當日使君還能退入傅陽城嗎?今日還能安坐於此處嗎?麋別駕與肅一樣,都是為了使君,為了徐州百姓,才會想要止兵息戰。劉將軍也是知道麋別駕之心,才會薦任麋別駕為彭城相,使君勿要多疑。”
陶謙一想也對,如果麋竺與劉達早有聯絡,當日傅陽戰敗時,麋竺完全可以像陰平縣令一樣閉門不納自己。
“我若是應允,劉將軍何時退兵?”
“肅臨行前劉將軍與我說了,使君若是應允所請,劉將軍即刻起兵退回兗州,使君若是不應允,他便只好募徵徐州之民為卒,來攻打郯縣了。肅隨劉將軍離開下邳時,下邳百姓感念其仁,不捨劉將軍離去,追送數十里。相信只要劉將軍登高一呼,十萬徐州卒登時可有,試問使君,若十萬卒攻城,郯城可守幾日?”
劉達離開下邳的時候,並沒有百姓追送,魯肅這番說辭有些誇大虛構,但陶謙卻是深信不疑。
因為劉達自從進入徐州,不害百姓,多加安撫,甚至還會開倉散糧,救濟窮困百姓,他真的有可能登高一呼,便有十萬徐州卒應募。
“那……那便依劉將軍所請吧!”
陶謙極不情願地說出這句話。
魯肅心中暗喜,卻沒有表現出來,淡淡問道:“使君是應允任劉繇為下邳相,臧霸為琅邪相,陳登為廣陵太守,麋竺麋別駕為彭城相了?”
他想當著麋竺的面,讓陶謙再確定一遍,免得他日後反悔。
陶謙重重地點了點頭:“不錯,只要他即刻退兵,一切皆如劉將軍所請。”
“好,既然使君應允,肅即刻回去讓劉將軍退兵。”
魯肅拜辭陶謙,出城回營,將喜訊告訴劉達。
其實一切都在劉達預料之中,他相信陶謙一定會同意,因為這位六十二歲的陶恭祖已經沒有選擇,不同意也得同意。
解決了陶謙這方面,接下來便能回去解決陳宮和呂布了。
只是曹操這個梟雄實在讓劉達憂心:“我們這一退兵,只怕臧霸在琅邪便守不住了。”
確實,劉達退兵之後,琅邪便沒有了後援,曹操必會加緊攻勢,光憑臧霸那些人恐怕守不住琅邪。
現在只能棄琅邪,把琅邪讓給曹操,不讓他和呂布對自己形成夾擊之勢,這樣自己對付呂布也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