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退兵條件(第1/2頁)
章節報錯
回到下邳,劉達見過自己的親叔劉繇,跟他說了自己的想法,要兵臨城下讓陶謙表任他為下邳相。
現在這個環境,朝廷無威權,表任其實就是任命之後再向朝廷送去表章,走個形式而已,並不需要等待朝廷的批准。
就像歷史上陶謙先是表薦劉備為豫州刺史,自己要死的時候又直接把徐州讓給劉備,都不需要朝廷的批准。
陶謙現在是徐州牧,劉達想讓陶謙來表任,也是為了一個合法性,尤其是任為廣陵太守的陳登和任為彭城相的麋竺。
劉繇稍微想過之後便答應了。
不管怎麼說,能任為二千石的守相,又是下邳這樣的大郡,對劉繇來說一點都不虧,怎麼會不答應。
劉達讓劉繇先留在下邳署理事務,並且給他留下兩千青州兵,讓他再多募些兵馬,反正下邳有笮融搜刮留下的許多金錢和糧草,夠用。
最好是有五千人馬來守衛下邳,這樣就算自己退兵回兗州後,陶謙若是來攻,也能守得住。
劉達率領兩萬多大軍向郯縣行進。
魯肅的祖母家人先留在下邳,等平定兗州之後再來接。
下邳離郯縣並不太遠,只有一百多里,劉達催促急行軍,日行五六十里,三日後便到郯縣城下。
城裡的陶謙已經獲報曹操派兵襲奪泰山,以及陳宮迎呂布與張邈吳資俱叛之事。
正為此高興不已,以為劉達必會立即退兵,沒想到斥候卻是回來稟報,劉達率大軍向郯縣而來,這讓陶謙瞬間傻眼了,急忙召集麋竺和曹宏等人來商議。
“我也不知道劉達是何想法。”曹宏攤手道。
“兗州叛亂,泰山又為曹操所得,情勢如此急迫,而劉揚威仍然領兵來此,說明他對兗州之事並未憂心,或許是他早有防備應對之策。使君,依我之見,劉文弘雖未急退,但兗州如此,他遲早都是要退兵回去的。之所以領兵來郯縣,極有可能是要與使君議和,向使君提出要求。”
麋竺這回分析的倒有道理。
陶謙聽了微微點頭:“不錯,聽聞劉文弘留了一萬人馬在昌邑,憑呂布與張邈吳資之輩,各懷心思,未能齊力,只怕難以攻下昌邑。昌邑不破,另外東平與濟北二郡又未叛,怪不得劉文弘不急著退兵,而是來此了。你說,他會提出什麼議和要求呢?”
“不外乎是要錢要糧要地,聽說他去淮浦迎接其叔劉繇,應該是要讓將軍答應讓劉繇任為下邳相吧。”
曹宏嗤笑一聲說道。
陶謙嘆了一聲:“笮融棄城攜財而走,劉文弘若只是讓劉繇任為下邳相,我未嘗不能答應,只是不知道他又會提出什麼苛刻的條件!曹孟德說欲率兵來助,卻連莒縣都攻不下,臧霸雖說頗有膽勇,卻和孫觀等輩皆是烏合之眾,莒縣有這麼難攻嗎?”
“使君,聽說劉揚威派了一個叫趙雲趙子龍和一個叫田豫田國讓之人,去協助臧霸。正是由於這二人的智勇,才把曹操擊敗,逼得他退兵二十里安營。曹操也因此才會想到派兵襲奪泰山,想逼劉揚威退兵。”
麋竺的訊息倒是靈通。
不過也難怪,郯縣並未被圍,徐州之事他們也應當會知道。
“唔,我也聽說了,不管怎麼樣,咱們堅守郯縣,等著劉達來說什麼吧。”
他們議不出什麼結果,只能是令呂由和許耽等將統兵堅守此城。
劉達來到城下後,離城五里安營,並未立即讓魯肅入城見陶謙提條件,而是先等了三日,主要是不想讓陶謙看出自己的急迫。
並且連續三日率兵到城下叫戰,陶謙毫無意外的不敢出戰,閉城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