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達一揮手,兩個士卒過來扶起鄭雄就往外走。

“將軍,將軍,我願給縣君抵命,求將軍勿殺縣君!”

剛才帶頭說話那個百姓向前衝出幾步,向劉達跪下求情。

劉達身旁的太史慈忙拔刀護在身前,見其跪下後才挪身讓開。

“我願給縣君抵命,求將軍勿殺縣君!”

突然之間,幾乎所有的吏士和百姓都跪下向劉達求情,求他放過鄭雄。

那兩個扶著鄭雄計程車卒此刻也停住了,等待著劉將軍的命令。

太史慈見狀在身旁低聲道:“將軍,此縣令甚得民心,吏民皆願為之求死,恐不宜殺之。”

劉達何嘗不知道,只是好不容易才攻下這座城,如果不殺人立威,又如何震懾餘下諸縣。

但他對廣戚吏民之請和太史慈所言皆無回應,只是那麼面無表情地看著鄭雄。

周尋這時也接過太史慈的話說道:“我同子義之言,此縣令甚得百姓擁護,將軍赦吏民而殺縣令,亦難得此縣民心,不如赦之,以全將軍仁義之名,徐州餘縣聞將軍仁義,無害百姓,必會望風而降。”

劉達聞言默默點頭,覺得周尋說的也對,又看向了于禁。

城是于禁攻下的,人也是他擒獲的,總得要聽聽他是什麼想法。

于禁見將軍看向自己,心裡明白,拱手言道:“請將軍赦過鄭縣令,讓他將功贖罪。”

英雄相惜,對於鄭縣令這樣不怕死的人,又這麼得到吏士百姓的擁護,多多少少也會讓人從心裡欽佩。

鄭雄見到連射傷自己的敵將都為自己求情,一時無言,臉上表情卻是複雜。

劉達猶豫良久,其實他此刻心裡已經決定不殺鄭雄了。

連自己的將領都為他求情,再堅持殺他就沒意思了。

“你也聽到了,我可以不殺你,但你可願將功贖罪?”

劉達在一片沉寂之後,上前一邊為鄭雄解綁一邊說道。

鄭雄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卻沒想到自己還能免於一死。

他不怕死,但也不想死,而且從劉達的行為來看,是真的仁義。

“留縣縣令乃雄同鄉,將軍若信得過鄭雄,雄願為將軍前往說其來降。”

鄭雄向劉達躬身道。

劉達一笑:“我當然相信,鄭縣令如此愛民,豈會棄一城之民而獨逃,我便在此等著鄭縣令的好訊息。”

鄭雄明白劉達話裡的意思,這是一種威脅,更是一種勸誡。

於是醫師為鄭雄簡單處理了一下臂上的箭傷,他便單獨騎馬去留縣,勸說留縣縣令來降。

劉達召來縣吏,讓他們去安撫城內百姓,並且嚴令全軍不許劫害百姓,違令者斬。

歷史上的曹操已經為他證實,光靠威壓屠戮並不能讓徐州之民臣服,只有行仁義之道,以得徐州民心,才有可能在徐州站得住腳。

曹操兩次在徐州縱橫,攻下諸多城池,但一路屠戮過多,就算他佔了徐州,只怕也難以守住。

在廣戚過了一夜,第二日,劉達召集眾將商議。

“陶謙分兵屯於傅陽和陰平,你們說我們是該集兵攻其一城,還是分兵以攻?”

劉達在案上展開地圖,指著這兩個地方問道。

“陰平兵少,我們可以舉大軍兵圍陰平,陰平危急,傅陽必不會坐看陰平困亡而出兵來救,我們再設伏半道截擊,敗其援兵,援兵一敗,陰平必得,然後再移兵圍攻傅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