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悔不戰死(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達率領大軍經過豫州沛國的沛縣之側,廣戚縣就在前面不遠。
此時他才明白,為什麼歷史上陶謙會表薦劉備為豫州刺史,卻讓其屯住小沛了。
豫州州治所原先可是在譙縣的,而沛國的郡治所是在相縣。
這其實就像劉表讓張繡和劉備守在南陽一樣,是阻擋敵軍的前頭堡壘。
當時陶謙得罪曹操,曹操如果再一次征討徐州,就要先攻打沛縣。
這得虧荀彧勸住了緊盯著徐州的曹孟德,讓他先打呂布,不然還真的會有曹操三徵陶謙的戲碼。
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出,陶謙的算盤估計也不能如願,因為曹操大軍還沒到,劉備可能就先跑了。
後來呂布與劉備講和,同樣具車馬把劉備送到了小沛,也是想讓劉備來為自己先擋一波敵襲。
小沛這個名稱呢,其實是為了讓沛縣與沛郡作區別。
沛郡在漢之前稱為泗水郡,後改為沛郡,而沛郡為大,沛縣為小,因此就稱為小沛了。
此刻在離沛縣不遠的廣戚城下,于禁率領前軍的五千人馬先行抵達。
本以為自己兵馬一到,廣戚會城門大開,縣令帶領縣中吏民,手捧印綬在城外等著請降,卻沒想到,自己竟吃了一個閉門羹。
據之前斥候所報,陶謙主要將兵力集中在傅陽和陰平二城,廣戚城僅有縣兵幾百名,根本就不堪一擊。
于禁身穿甲冑,手提大刀,帶領數十名護衛拍馬來到城下,抬頭向城上大喊道:“我大軍至此,你們不出城求降,竟敢閉門相拒,不想活了嗎?”
城上一個腰纏黑綬之人向下一望,看樣子像是此縣縣令,高聲答道:“將軍乃兗州之士,入我徐州,所為何來?”
看起來他還想要講理,于禁不怕和他講理,這個理劉將軍已經定了。
“陶謙與逆賊闕宣勾結,圖謀造反,派將軍張闓與逆賊闕宣一起攻佔我兗州之城,如今闕宣和張闓俱被斬首送往京師。鎮東將軍秉奉王命,舉討逆之旗而來,檄文早已發下,你難道不知嗎?是不是你也與那陶謙闕宣一起,想要謀逆造反?”
“謀逆之事子虛烏有,是你們捏造栽贓,我不信陶使君會謀反。”
“闕宣和張闓皆在泰山擒獲,這你不知嗎?”
“那又如何,我徐州只有戰死之士,無求降之士。”
于禁還想再說,突然城上一箭射下,射在馬前數步之外。
他急忙勒馬回走幾步,又回頭喊了一句:“城破之時,我必親斬你頭。”
勸降失敗,看來只有強力攻城了。
劉將軍的大軍眼看即到,這麼一座小城,自己怎麼也得在大軍到來之前拿下。
“將軍,真的要攻城麼?”
旁邊一位曲軍侯問道。
“他不願降,不攻城能如何?咱們大軍征討徐州,這第一城尤為重要,若此城難下,其餘城便會效仿堅守。今日必須攻下此城,不管付出多大代價。”
于禁知道,劉達讓他為前軍,就是對他能力的一種肯定,如果這種幾百人守衛的小城都搞不定,那自己可就無顏去見劉將軍了。
而且攻下這第一城,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給其他城做個榜樣,讓他們知道靠自己那幾百縣兵是守不住城的。
“將軍,怎麼攻?”
旁邊的曲軍侯又問道。
于禁回到軍前,把軍中領兵的司馬和軍侯召集起來商議攻城計劃。
“此城守卒不多,僅有五六百人,咱們主攻西面,不過其他三面亦需要牽制分散他們的兵力。李軍侯,王軍侯,盧軍侯,你們各領五百人,佯攻城東面,北面和南面,不用過於靠近城牆,往城上射箭吶喊就行。”
“諾。”
三位軍侯拱手應道。
“周司馬,你親自領兵強攻西面,不管死多少人,兩個時辰之內,必須給我攻破此城,否則軍法處置。”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