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志才獻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曹操此刻非常懊悔當初聽了陳宮之計出兵,現在好了,南下的黃巾大敗而回,留在東平的黃巾非但不可能再悉數南下,倒是很有可能會全力向東郡或濟北突圍。
這幾十萬黃巾,如果向自己撲來,就算自己能頂得住,可萬一他們撲向濟北呢?鮑信雖然也有一萬人馬,可是他手下沒那麼多謀士勇將,要對付數十萬黃巾也是禍福難料。
就在他接到劉岱書信煩悶不已的時候,陳宮又來向他進計:“明府,看樣子劉使君是欲與黃巾決戰。劉文弘能夠在鉅野得勝,是因為黃巾分兵去攻金鄉,兵力不足才致慘敗。如今東平黃巾近百萬,壯卒仍有近三十萬人,而明府與鮑濟北牽制了至少十萬黃巾壯卒。”
“如果我們與鮑濟北同時退兵回東郡和濟北,讓黃巾無後顧之憂,使之全力對付劉使君,如此劉使君將難得勝。其若兵敗,黃巾必會乘勝追擊,到時,劉使君只怕是難逃一死了。”
曹操一臉厭惡地看著陳宮:“公臺,如今形勢,當以兗州萬民為重,黃巾被三面合圍,當是吾等齊心協力剿滅黃巾之時,我豈能此時又再退回東郡?”
“明府,”陳宮感受到了曹操對自己的厭惡,但仍不遺餘力地說道,“你以為劉使君讓明府與鮑濟北堵住黃巾退路,果真是為了剿滅黃巾嗎?如果州軍敗了則可,若是州軍勝了,明府以為,黃巾會向何處而逃?明府有信心堵住黃巾,鮑濟北呢?他能堵得住數十萬黃巾的突圍嗎?”
這個問題曹操早已想到,只要黃巾一敗,就很有可能逃入東郡或濟北,所以如果不想黃巾湧入,就只能讓劉岱兵敗。
而要讓劉岱兵敗,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黃巾全力去對付州軍。
只是如果此時退兵,別人會怎麼議論他?他可是個很在乎名聲的人。
想了許久,似乎也想不出好的應對辦法。
“文若教我屯兵範縣,我未聽而進兵,致如此局勢,可惜文若不在,文若若在,必能教我如何應對。”
曹操喃喃自語,忽而眼神一亮,想到了荀彧之前所薦之人,如今正隨軍為功曹。
荀彧曾言,此人有奇謀異策,可助他解危難之局。
坐在一旁的陳宮見曹操先是沉默不語,爾後又喃喃自語,正欲再勸,卻聽曹操急對帳外役卒吩咐道:“快去,把戲志才請來。”
役卒應諾急去,曹操臉上愁眉稍展,嘻嘻一笑道:“公臺且待,穎川戲志才,頗有謀略,且聽他有何妙策。”
陳宮無奈,讓曹操此時退兵回東郡,確實是不太妥。
且不說公然違了劉兗州之意,嚴重點說,是故意放走黃巾,如果黃巾趁勢湧入東郡,曹操就會失去東郡百姓之心。
不久,一身穿白色儒袍的俊朗青年隨著役卒來到帳中,對曹操深深一揖,又對陳宮微笑見禮,方才言道:“不知將軍喚我何事?”
曹操面帶微笑:“志才,坐下說話。”
待戲志才坐下,曹操接著言道:“文若曾與我說,若有疑難不解之事,可問於你。如今黃巾聚集於壽張無鹽一帶,而我與劉兗州和鮑濟北一同對其形成合圍之勢。劉兗州來信,讓我與鮑濟北據營而守,阻斷黃巾退路。只是我擔心,劉兗州兵勝之後,黃巾勢必會奪路而逃,其若是向東郡或濟北而逃,請問先生,該如何才能阻住黃巾?”
說到最後,曹操已是對戲志才以先生相稱。
戲志才聽完微微一笑,對曹操拱了拱手問道:“不知將軍是隻想阻住黃巾,不使其入東郡,還是想剿滅黃巾?”
曹操怔了一下,隨即答道:“自然是不使其入東郡,當然,若能剿滅黃巾更好。”
“將軍以為,劉兗州與黃巾交戰是否必勝?”
戲志才又笑著問道。
“劉兗州有其子文弘統兵,應是可勝。”
曹操心裡,因鉅野之勝,對劉達已是頗為肯定。
“那就簡單了,將軍可在劉兗州與黃巾交戰之時,約同鮑濟北同時向黃巾進兵,三面合擊,黃巾必會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