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紀回到鄴城,把曹操和劉岱的要求都說了。

讓曹操出任青州刺史,袁紹和他的謀士們縱使心裡十分不願意,可也沒辦法不答應。

這不僅是劉岱提出的條件,更是曹操主動要求,要是不答應,很有可能會讓曹操倒向兗州的劉岱。

袁紹顯然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只要曹操還在掌控之中,讓他出任青州未必不是好事。

曹操執掌青州,田楷那些人必定再難以在青州站得住腳,等青州無憂之後,再與劉岱搞好關係,就能騰出兵力來對付北邊的公孫瓚了。

但是讓劉備來當東郡太守,袁紹心裡疑慮不定。

他對劉備瞭解不多,只知道他被公孫瓚任為平原相,手裡的兵馬不多,倒是聽說手下有兩員猛將。

不過這個劉平原受制於田楷,很少單獨統兵作戰,所統兵馬也不多,看不出他到底有多厲害。

而別駕田豐卻是一聽即大聲反對:“絕對不可,劉備乃公孫瓚之爪牙,即使降了劉兗州,也必為我冀州之強敵,留此人守於東郡,如猛虎臥於榻側,將軍豈能安睡?”

“不錯,”治中審配緊接道,“劉兗州欲讓劉備接掌東郡,明顯是欲防我冀州,如今將軍與劉兗州交好,而彼備兵防我,可見其心叵測,將軍萬勿應允。”

逢紀也表達了自己反對的意見,只有許攸冷笑問道:“敢問諸位,如今我們是欲交好兗州,還是要與兗州交惡?”

這還用問嗎,在公孫瓚沒有擺平之前,是不可能與劉岱交惡的,現在劉岱的勢力又那麼強。

袁紹遲疑問道:“子遠之意,是讓我答應劉備出任東郡太守?”

許攸捋須笑問:“將軍可以不答應嗎?”

袁紹想想也是,自己沒有什麼理由去不答應,而且就算自己不答應,劉岱就真的會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嗎?這樣一來,兩家交惡,對自己更加不利。

既然不能避免,還不如爽快答應,也算是賣劉岱一個面子。

“看來也只能答應了!”袁紹長嘆一聲。

“將軍勿憂,即使答應了,劉備也未必會降了兗州。”在袁紹的驚愕之色中,許攸又笑著說道,“只須派一兗州人,去假投劉備,就說劉岱陰謀欲騙降劉備,假意任其為東郡太守之職,然後尋機殺之。”

袁紹急問:“劉備會信嗎?”

“黃巾高渠帥降了卻只能種田,王渠帥降了卻身首異處,對青州家鄉人尚且如此,他劉備一個邊地之人,如何會讓劉岱厚待。劉備若聽了此言,縱使不信,只怕心裡也會有所疑慮,是否會降,也就難說了。”

“哈哈……子遠計妙,我這就派人去。”

袁紹大喜,當即派人去告知劉岱,說自己同意他的提議,同時派一個兗州人去假裝投靠劉備,說劉岱會勸劉備降,然後陰謀害之。

劉達接到袁紹的迴音時,兵馬糧草都已備好,即刻由他率軍兩萬五千人向平原出發。

有太史慈統領的一萬青州軍,呂虔和吳白、張峻統領的一萬五千兗州兵,王朗將軍統五千人留守昌邑。

周尋統領的一萬青州軍照常協助屯田挖渠作陂,現在兵力充足,還用不上他們。

李典統領的五千人仍屯在東平,十幾萬黃巾聚在東平,目前還需要留兵鎮懾住他們。

于禁在濟北的五千人馬,劉達已經派人去讓他做好準備,等大軍一到便一起進入平原。

劉岱親自送出城外,諄諄叮囑兒子保重身體之後,目送穿甲披袍的劉達率軍遠去。

劉達率領大軍經過東平進入濟北,命于禁率領五千人為前鋒,先至高唐城外三十里安營。又在盧縣接上程昱,讓他跟隨軍同入平原。

現在身邊沒有謀士,帶上程昱這樣的謀士還是很有必要。

大軍抵達于禁軍營之後,又向前推進二十里,在高唐城南十里處安營。劉達親手寫了一封勸降書信,派人送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