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率領兩萬人馬從琅邪入青州,來到東郡發乾縣,曹操是知道的。

知道也沒辦法。

曹操所在的東武陽與發乾縣相距不遠,只有五六十里,可是曹操兵馬只有一萬多人,還讓夏侯惇率領三千人出屯在白馬。

而且自從劉岱平定黃巾後,一直擔心自己當日以頭疼為由退兵,劉岱會來找他算賬。

怕自己會像橋瑁一樣,被劉岱給處理了。

因此既要防著劉岱,面對陶謙的兩萬人馬,縱使自己兵強將猛,也只能望而興嘆,等著袁紹派兵馬來和他一起把陶謙趕走,東郡可是他的地盤。

至於陶謙為什麼會率領兩萬人馬千里迢迢來到東郡發乾,這說起來話就多了。

陶謙作為徐州刺史,按理說不可能會聽公孫瓚的話出兵,但其實他們二人曾有交集。

中平元年,廣陽黃巾攻殺了幽州刺史郭勳和廣陽太守劉衛,朝廷因而任命陶謙為幽州刺史,讓他擊賊。

此時公孫瓚正任為涿縣縣令,就是劉備的家鄉。

在陶謙的率領下,公孫瓚和劉備等人一起打敗了黃巾,劉備也因此立功被任為安喜縣尉。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劉備剛到徐州,陶謙就立刻給他四千丹陽兵,要死的時候又說非劉備不能安徐州的原因。

公孫瓚現在又是威名大震,他請求陶謙幫忙,陶謙也就來了。

曹操知道,袁紹派逢紀來,肯定是商量趕走陶謙的事情。

“元圖來此,可是為陶恭祖屯兵發乾而來?”

迎接逢紀進府,曹操便急切問道。

這陶謙兩萬人馬就擺在他眼前,袁紹不急他可會急。

“正是,袁冀州知道明府君兵力不足以驅走陶謙,已命顏良將軍率領一萬人馬進屯館陶,只待明府君同時向發乾進兵,兩面夾擊,陶謙必走。”

曹操大喜道:“若是如此,陶謙必走,他雖領兵而來,卻未必會真心助公孫瓚而力戰。不知公孫瓚屯於青州平原的兵馬,袁冀州如何應對?”

逢紀笑笑答道:“我見過明府君後,還要急去昌邑,平原之敵,便由劉兗州去對付,公孫瓚所置的兗州刺史單經如今就在平原。”

“青州刺史焦和軟弱無能,讓公孫瓚佔了平原和樂安之地,如今我聽說焦青州已是病重,元圖先生,你回鄴城後可與本初說說,操願親率將士入青州擊走田楷等輩。”

曹操沒有直接說想要青州,只是說要助袁紹打跑公孫瓚在青州的勢力,其實意思已經很明顯,打跑田楷等人後,他曹操肯定是要留在青州的。

逢紀聽後又再笑道:“我自會與袁冀州說,明府君只須將陶謙擊走,青州之事袁冀州自會安排。”

在逢紀的心裡,為了袁紹好,並不想讓曹操去青州。

現在兗州劉岱的勢力幾乎和袁紹一樣強盛,如果曹操佔著東郡,無形中便削弱了劉岱的勢力。

如果曹操去了青州,東郡就會回到劉岱手中,這樣一來,劉岱的勢力大增,以後袁紹要想南下,可就困難得多了。

而且逢紀也看得出來,曹操不是久屈於人下的人,如果讓其得了青州,便會如虎添翼,以後袁紹能不能製得住他也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