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煩惱(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岱親自手書一封派人送到陳留,請邊讓出為濟北相。
劉達提議以屯田之策,安置留下來的青州之民,在大野澤東北一帶,也就是壽張和東平陸以南,挖渠引大野澤之水作一大陂,也就是蓄水庫,在周邊開荒為田,讓他們耕種,再收以田租。
還提議表任現任東阿縣令的穎川人棗衹為典農校尉,黃巾渠帥高陽為典農都尉。
高陽作為之前的黃巾渠帥,在青州民中有較大的影響力,由他來帶動屯田,會容易很多。
而棗衹曾在歷史上提議屯田之策,現在劉達先提出來,讓他來執行,肯定合他之意。至於曹操會不會放他來,這可由不得曹操了。
現在劉岱被天子任命為兗州牧,權力和刺史已大不一樣,又是在朝廷動盪這樣的環境下,要調任一個縣令還是可以的。就算曹操想阻攔,恐怕他也不會這麼做。
兗州漢軍擊敗黃巾,平了黃巾之亂,劉岱如今的威望非同往日,這麼一點小事,曹操還是要賣個面子的。
安排好這些事情,劉岱先回昌邑。
劉達率領太史慈的一萬青州軍和兩萬兗州軍隨後而回,周尋率領的一萬青州軍則留在東平協助挖渠作陂,反正現在也無仗可打。
于禁率領五千人仍駐守濟北與東平郡界處。
李乾帶著李整和兩千家兵到任城上任,前次李典率領兗州壯民擊敗黃巾有大功,已被提升為校尉,劉達留他率領三千人屯守在壽張,主要是看住那些青州民,防止他們再為亂。
劉達回到昌邑才兩日,王彧也回到,他和父親劉岱一起出城迎接。
“使君!”
幾個月不見,王彧似乎蒼老了許多,一見劉岱即下車跪拜。
“王別駕快請起。”
劉岱連忙扶起。
“使君,少君,彧今日能再見到你們,實屬萬幸,彧曾以為,再也見不到你們了!”
王彧說著竟然老淚縱橫哭了起來。
“王別駕一路辛苦,咱們入城再說。”
劉達扶著王彧,三人一同入城。
原來王彧聽從劉達之言,從河內借道去長安,剛到河內的時候,即聽說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率兵去攻打長安,要為董卓報仇。
沒想到一切都如劉少君所說,不過王彧為了早日見到天子,竟不顧安危,毅然上路,翻越山嶺經河東轉下到弘農,翻山時還差點掉落山崖。
到達長安時,長安已被攻破,司徒王允和司隸校尉黃琬都已被殺。
王彧在長安滯留了大半個月,一直見不到天子,後來劉達派人來告知鉅野之勝的訊息,他才想起劉達曾叮囑他去找鍾繇,這才得以面見天子。
天子劉協此時才十二歲,卻也頗為聰明,心想劉岱乃是劉氏皇族之後,如今身為兗州刺史,手中頗有兵馬,日後必多有依賴之處,便拜劉岱為兗州牧和鎮東將軍,讓他盡力擊賊。劉岱之子劉達因鉅野擊賊之勝拜為揚威中郎將。
而作為妥協條件,李傕拜為車騎將軍,郭汜拜為後將軍,樊稠拜為衛將軍,張濟拜為右將軍。
王彧不畏艱難而至長安,天子感其忠義,拜任其為東平相。
劉達現在也是秩為二千石,腰懸銀印青綬之人,綬長一丈七尺,纏繞垂掛於腰間,讓他覺得自己有些飄飄然。
其父劉岱更是高興,覺得自己能加拜為州牧和將軍,主要是劉達和王彧的功勞,連連對二人敬酒,全然忘了劉文弘是他兒子,倒像是恩人了。
稍有遺憾的是天子未能對其封侯,不過他相信,當自己平兗州黃巾之亂的訊息報到朝廷,天子會封自己為侯的。
休息幾日之後,王彧去東平上任,而陳留邊讓正如劉達所料,以自己身體有疾為由,拒絕出任濟北相。
劉岱因此表任程昱為濟北相,壽張縣令則由滿寵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