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交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進到城裡,劉達帶著高陽和周尋前去拜見劉岱。
談妥受降事宜,劉達提議高陽留在壽張,太史慈和周尋回東平陸收撫黃巾士卒,並讓二人擇選出三萬精壯士卒,編為青州軍,由劉達親自統率。
太史慈和周尋,還有一營營帥許德各領一萬人馬,三人皆升為將,千夫長為校尉。
這三萬人相隨而來的家屬同留兗州,其餘人則全部遣回青州。
戰亂時代,人口是戰爭資源,有人便能有兵有糧,劉達也想多留些人下來,可是人留下來就得吃飯,目前靠兗州之糧難以養活那麼多人。
即使是讓他們開荒屯田,可是從開墾荒地到真正收穫,有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的糧食問題就難以解決。
而那三萬精卒的家屬留下,一是確保這些兵不會背叛,二是讓他們無後顧之憂。
高陽做為渠帥,對黃巾的號召力比較強,把他留在壽張,其實等於是軟禁,防止其會率眾背叛,也讓其他營帥有所顧忌。
把太史慈和周尋送出城外,劉達拉著周尋的手道:“周將軍……呵呵,你覺得周營帥好聽還是周將軍好聽?”
周尋有些哭笑不得:“少君,當然是周將軍。”
劉達也覺得自己的問題問得有些可笑,自己傻笑了一下才接著說道:“周將軍,你是有才之人,而且是有志之人。不知你是否還記得,當日在樹林中,子義曾說過一句話‘丈夫在世,當攜七尺之劍,步昇天子之階,助平天下之亂’如今朝廷動盪,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但是黃天太平道不能止亂,只會添亂。”
“不瞞二位,”劉達伸出一隻手拉著太史慈,“我有志平天下之亂,想要讓每個百姓都能有飯吃飽有衣穿暖,但以我一人之力難以成功,須得到你們全力相助,你們願意真心助我嗎?”
這是劉達向二人交心的時刻,他一直認為,以心換心,只有先交出自己的真心,才能得到對方的真心相待。
雖然周尋之前只是一個黃巾營帥,但現在他已經是青州軍的一名將領,從幾次交鋒與樹林中的行為來看,周尋也是這亂世之中一個難得的人才。
太史慈和周尋聞言,二人連忙單腿跪地,向劉達拱手錶明忠心道:“少君以心相托,我等必以心相報,縱萬死而不辭。”
“快快請起,你們去吧。”
劉達扶起二人,二人揮手辭別拍馬向東平陸而去。
劉文弘上馬回城,卻見於禁騎馬立於城門處,似乎在等著自己。
“少君,禁聽聞攻打濟北的黃巾日夜攻營,禁請求少君率兵往助濟北,與鮑濟北一起前後夾擊,賊人必敗。”
原來於禁聽到了斥候回來稟報,黃巾王渠帥知道高陽和柳渠帥兵敗後,正在日夜率眾攻打鮑信大營,想要快點開啟逃往青州之路,或者是攻佔濟北國後據城堅守。于禁擔心舊主鮑信的安危,因此來請求劉達早日率兵去相助。
處理好黃巾降服事宜後,劉達也打算早些領兵去追擊王渠帥這些黃巾,雖然鮑信與曹操關係較好,但如果是自己領兵去救助了他,那他就是欠了劉使君一份大人情,日後也不會為了曹操與劉岱翻臉。
“少君,禁願率領三千人先往,吸引賊人兵力,使他們攻營勢緩,待少君大軍抵達,再與鮑濟北一起兩面夾擊賊人。”
于禁見劉達不說話,又急忙說道。
“走,咱們去與使君說說。”
于禁大喜,劉達帶他去見使君,說明少君同意了他的請求。而少君同意,基本上事就已成,忙拍馬跟在劉達身後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