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郡忽得惡疾,頭痛難當,已經退兵回東郡,鮑濟北也已起兵退回濟北境內。合圍之勢已散,如今我們獨自面對黃巾,文弘,你是否還有必勝的把握?”

劉岱此刻又對戰勝黃巾沒那麼有信心了。

“曹東郡的惡疾來得好及時啊!不管是否有必勝的把握,目前來說,父親,咱們除了與黃巾一戰,還有別的選擇嗎?”

若是僅對付十萬黃巾壯卒,劉達或許還有些必勝的信心,現在要面對二三十萬黃巾壯卒,他心裡可就沒底了。

走到這一步,曹操和鮑信能退,劉岱和劉達不能退,只能與黃巾一戰。

如果敗了,結果難料,如果勝了,那得到的東西可就多得多了。

勝了,功勞全是劉岱和劉達的,與曹操和鮑信沒有任何關係。

黃巾要是降了,劉岱父子憑著青州人的身份,要統領這些青州兵也容易得多。

黃巾要是向東郡或濟北逃跑,州軍也會追擊,而由此給曹操和鮑信帶來的壓力也夠他們喝一壺的。

劉岱無奈道:“確實只能一戰了。”

“明使君,黃巾雖眾,然而分散於壽張、無鹽和東平陸三縣。雖然其主要聚集於壽張,卻分散居於城內城外。尤其是城外之眾,分佈各處,互不相統,且無設營壘,防禦工事薄弱。我們可勿與黃巾以兵力相決,可遣一支輕軍,分而擊之,黃巾數敗之後,則必見我漢軍如見虎,到那時,縱是與黃巾兵力決戰亦可不懼了。”

程昱剛說完,劉達不由擊掌贊同:“極是,黃巾雖有二三十萬壯卒,我們可分而擊之。父親,我親率五千人馬,尋機攻打黃巾城外之營,於文則另率三千人為我後援,父親自鎮大營,讓黃巾以為我軍未動。只要能數次擊敗黃巾,其必畏懼,到時黃巾不降也必會遁逃出兗州。”

在其他人紛紛表示贊同的同時,劉岱哈哈大笑:“好極,吾有文弘與仲德,兗州無憂矣!”

“少君,據我所知,黃巾有一個名叫周尋之人,是個統率萬人的營帥,此人頗有些計謀,若是遇見此人,還望少君謹慎些。”

王朗將軍對劉達告誡道。

上次追擊黃巾,被周尋設伏兵以待,後來王朗打探到設伏兵的正是黃巾營帥周尋。

劉達對王朗拱手示謝:“王將軍,我亦知此人,黃巾退去時負責斷後之人就是他,此人治軍嚴整,行軍不亂,是黃巾軍中少有的人才,我若遇到自會小心。”

議定之後,劉達率領五千人馬,出營前進,尋找機會攻打屯居城外的黃巾。

這五千人馬,有吳白的一千騎兵,張峻的破陣營五百鎧甲士,還有李乾率領的三千五百人。

鉅野之戰時破陣營損失了近百人,後來從其他營中挑選勇士補充。

于禁率領三千人尾隨其後,不與黃巾作戰,只是防備劉達遇到大部黃巾,作戰失利的時候進行接應,等於是劉達這五千人的一個應急後備。

…………

此時的壽張城內,黃巾三大渠帥相聚一處,當中還有二十餘位營帥,正在商討應對兗州大軍之策。

如今糧食越吃越少,再不向外發展,他們就都得餓死在東平了。

而兗州大軍的來臨,則讓他們的去處唯有進退兩道。

要麼立即退回青州,可是這麼多人出來,糧食金財都還沒撈到,怎麼能就這樣空手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