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董卓剛死,長安還要大亂,李傕郭汜等人即將率兵攻打長安,路上大兵為患,派出去的使者只怕是到不了長安。

不過,萬一真的到了長安,見到了皇帝,或許真的就能如劉岱所願呢。

李傕郭汜等人攻下長安之後,他們勢弱,得不到世家士人支援,必不會惹怒兗州,說不定還要來討好,以為自己的外援。

想到這裡,劉達也不說話,想聽聽王彧和萬潛的意見。

“董卓已死,使君派使往長安拜貢朝廷自是應該,彧請為使君出使!”

王彧首先說道,他心懷一片忠君愛民之心,想要儘自己綿薄之力,就算不能為朝廷解憂,至少也能為兗州做些事情。

“萬治中,你以為如何?”

劉岱見萬潛沒說話,看向他問道。

萬潛看了看劉達,見他仍然站著,並不說話,臉上也看不出是什麼態度,沉吟片刻後才答道:“董卓既死,派使往長安固然應該,只是此事是否先與袁冀州商議一下,畢竟關東聯盟仍在,袁冀州為盟主。潛覺得使君應與聯盟諸軍共商,爾後再派使者,前往朝廷祝賀董卓之誅。”

“不可。”

劉達聽到萬潛說要派人去祝賀董卓之死,急忙出言反對。

如果是李傕郭汜等人攻下了長安還好,如果不是,長安城破之後,李傕郭汜等人還不把使者殺了。

而且董卓既然死了,聯盟軍就已經無用,事實上也早已無用。

現在朝廷再亂,都不會有勤王之師,各州各郡都在擁兵自強,兗州也不能例外。

如果兗州第一個派出使者到長安拜貢,說不定皇帝會以兗州為自己外州之依靠,從而大加封賞,況且刺史又是劉氏之人,必會更加重視兗州。

李傕郭汜之流並不足懼,他們能自保都不錯了,更不會對兗州造成威脅。

“有何不可?我們不該派使者去長安嗎?”劉岱急問道。

王彧也疑惑地看著劉達,不明白他為何反對。

劉達並不是反對派使者去長安,只是反對萬潛說的和聯盟軍商議之事。

“不可與袁冀州等人商議,此事我兗州自可作主,何須與他人商議。只是若去長安,道路難通,路上董卓部將兵亂,恐不易至。”

“彧不懼,縱是死於路上,亦在所不辭。”

王彧真是個不怕死的貨。

劉岱大笑道:“既是如此,那就定了,王別駕,辛苦你一趟,此次歸來,我必任你為郡守。”

“彧不求為郡守,只希望使君善待我兗州之民,儘快把黃巾趕出兗州,讓兗州之民早日得安。”

“這個你放心,文弘退敵之策甚妙,待你歸來之時,肯定看不到黃巾在兗州之境了。”

劉岱說完又是一陣大笑。

他覺得自己的威風又找回來了,有了忠心耿耿的別駕王彧和將軍王朗,現在又還有精明神算的兒子,縱是再殺一個橋瑁,看來也沒什麼大問題。

“王別駕,到了長安,別忘了對朝廷說一說吾兒文弘擊退黃巾安定兗州之功。”

劉岱看到面含微笑的劉達,又補上了一句。

“諾。”

王彧應了一聲,雖然劉達現在還沒有擊退黃巾,但若是到了長安,他也會對朝廷稱讚劉達一番。

“那就準備一下,三日後啟程。”

劉岱定下了王彧出發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