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次東平兵敗,主要在於徐立臨陣先逃,致使我漢軍陣潰,才讓黃巾勝了一陣。如今由我統兵,你們在,我就在,你們若是戰死了,我也會為了兗州力戰到底!”

徐立可算是死得其所了,為這次兵敗揹負了所有責任,不過確實也是他先逃才會導致敗得這麼慘。

劉達為了讓這些新卒不懼怕黃巾,費了不少心思。

有沒有效果他不知道,得上了戰場才能知曉。

現在喊不怕死喊得震天響的人,說不定到了陣前就第一個逃了。

當然,他劉達不會第一個逃。

六月初二,此刻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人正在攻打長安,別駕王彧正在去往長安的路上。

而劉達正在營中與士卒們如常訓練,心想再訓練半個月,就可以領兵出擊黃巾了。

不過黃巾不等他,斥候急馬回報,黃巾正在南下向山陽進軍。

這個訊息讓劉達大驚不已,黃巾進兵,說明他們在東平已經站穩腳跟。

而新卒訓練才剛剛開始,就這麼拉上戰陣,那和黃巾卒差不多,算是烏合之眾。

但事已至此,只能是趕鴨子上架,不能上也得上了。

劉岱得到訊息,緊急把眾人請來商議。

“三十萬黃巾從東平壽張南下,正向山陽而來,據聞其中有十萬黃巾卒,諸位以為該如何應對呀?”

議事廳中,眾人跪席而坐,劉岱首先說道。

劉達低著頭,看著面前鋪在案几上的兗州地圖,並不說話,想先聽聽別人的看法。

沉默片刻,新任山陽太守臧洪說道:“百萬黃巾入東平,賊卒有三十萬人,如今三十萬黃巾,賊卒十萬南下,足以說明黃巾是想以東平為據點,向四方擴充套件。黃巾數次得勝,賊卒驕悍,而我們新敗不久,兵勢失威,又新卒眾多,依洪之見,可堅守昌邑,拖住黃巾,再出奇兵擊其後援糧道,待黃巾退去時,我們可大舉追擊,必可大勝。”

劉岱聽了點點頭,覺得臧洪這是穩妥守成之法,雖然黃巾三十萬南下,可昌邑有三萬多人馬,糧草充足,要守住昌邑綽綽有餘。

黃巾戰不能下,糧食又跟不上,必定會退去,到時候再出兵追擊,肯定能大勝。

他看向兒子劉達,見他仍然低頭看圖,便又看向將軍王朗。

如今兗州軍中就數王朗資格最老,他的意見也很重要。

“朗贊同臧太守之言,我們新卒訓練未精,士卒又頗存畏敵之心,只怕是難以為戰,不如堅守昌邑,待機而擊,此為穩勝之計。”

王朗雖然知道劉達對士卒們所說的那些激勵之語,但他認為新卒還是難以形成較強的戰力。

黃巾數勝,就像人打架一樣,越打越勇,而州軍未勝過,只會越打越怕。

“文弘,你覺得該如何應對?”

劉岱終於忍不住向劉達發問,自己的兒子曾經說過一個月後可以擊退黃巾,如今一個月已經過去,他要求的借兵借將也差不多都借來了,他總該有退敵之策吧。

劉達抬起頭,看著劉岱反問道:“父親當初為何欲戰死陣前?”

劉岱一愣,沒想到兒子現在會問出這個問題,答道:“自然是為護我兗州百姓。”

“父親既然欲護兗州百姓,如今若是堅守昌邑,放縱黃巾進入山陽,我山陽百姓遭賊之害,父親不怕失了民心麼?”

這正是劉岱所擔心的,如果任由黃巾進入山陽郡,肆意掠奪,失了民心,想要再擊退黃巾可就難了。

可是新卒還沒來得及訓練,就這麼拉上戰場,他心裡確實沒有必勝的把握。而此戰絕不能敗,再敗,袁紹和曹操等人就有協助擊賊的藉口進兵,奪去兗州了。

“此正是我之所憂,文弘以為我們該出兵迎擊嗎?”

劉岱急切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