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他們不來?

曹操應該不會這麼小氣吧。

劉達只稍微想了一下,便急忙吩咐道:“我知道了,這就準備出城迎接,你再去探,看看東郡的曹仁和陳宮到了沒有。”

“諾。”

探卒應諾離去。

“快,幫我梳洗一下,我要出城迎接程仲德。”

阿福打來水,幫劉達梳洗換衣,備了馬車,趴在車上出城。

到了城外,剛下了馬車,又有一探卒飛騎而回,稟報道:“少君,于禁已到城外五十里處。”

劉達大喜:“好,你們再去探,我就在此處等著他們。”

沒想到竟是同一日一起到了,這樣也好,一次全部迎接了。

想必曹仁和陳宮應該也在路上了。

劉達心中暗喜,臉上掛笑。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曹操接到劉岱借人的書信,便立即把陳宮找來相商。

“公臺,劉兗州想要把你和子孝借去助他討擊黃巾,還讓我徵調三千新卒,這事你如何看?”

曹操當了東郡太守,把郡治所從濮陽移到東武陽,陳宮是東武陽人,又頗有名氣,曹操對他也比較客氣。

劉岱借人,不但借曹仁,還指名要借他陳宮,這事怎麼也得徵求一下他的意見。

“明府如何看?你心中可願借?”

陳宮反問道,他想知道曹操心裡怎麼想的才好回答。

曹操思索一番才回答:“黃巾入兗,我身為兗州一郡之守,本應舉兵相助。不過黑山賊時常寇犯東郡,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可若是不借,又如何向劉兗州交待?”

陳宮是聰明人,已經知道曹操心中的想法。

“府君明鑑,年初我們與黑山賊戰了一場,死傷不少。黑山賊眾比黃巾還要兇猛,東郡不尋求州里相助也就罷了,如何能把猛將借給州里討擊黃巾。我們可以僅給其三千新卒,也算是對劉兗州有交待了。”

“唔,我也是這個意思,只是,我擔心劉兗州若是不能擊退黃巾,黃巾會不會入我東郡,萬一黃巾和黑山賊兩面攻我,那我如何應對?”

曹操擔心的也有道理,黃巾現在就在東平國,而東平國與東郡相鄰,如果黃巾向西進入東郡,黑山賊再趁機重來,兩面夾攻,他曹操恐怕也頂不住。

陳宮笑道:“明府勿憂,前次之戰,黑山賊大敗,短時內必不敢再來相犯。黃巾就算入我東郡,卻有大河阻隔,他們難以過河,到不了東武陽。若是過河,我們則可趁其半渡而擊。依宮看來,劉兗州此次若是再敗,黃巾必會攻入山陽,到那時,劉公山必死,真若如此,宮願為明府往說州里,迎明府領兗州。”

曹操哈哈一笑,眼睛眯起:“公臺何以對劉使君如此無信心,我聞知劉兗州之子劉達,親率百騎上陣救回劉使君,又親斬臨陣而逃的將軍徐立,獨身提著徐立之首入營,威鎮滿營士眾。我還聽聞,向我借公臺與子孝,便是此人之意。他似乎還去請來了昌邑滿伯寧和任城呂子恪,不知公臺對滿伯寧和呂子恪可有耳聞?”

陳宮聽完也是哈哈大笑:“宮亦聽聞,劉達劉文弘,提劍闖議事廳,橫劍諫阻劉兗州出兵,結果呢,諫阻成功了嗎?其子年方二十,無識無聞,僅憑一腔熱血,以為黃巾只如螞蟻,一擊便潰。劉兗州敗過一陣,黃巾之勢更盛,如今州里兵僅兩萬,即使我四郡皆給其新卒,亦僅有三萬餘人,而黃巾壯卒有三十萬。那劉達縱是有再大本事,恐怕也難以擊敗黃巾。”

陳宮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至於山陽的滿伯寧和任城呂子恪,我倒是知道一二。滿伯寧乃一小吏,為人心狠,下手毫不留情。呂子恪乃一豪強,頗有些家兵,對付小股賊眾還有可為,對付三十萬黃巾卒,此二人亦是無用。”

“公臺甚是知人,說實話,對付百萬黃巾,縱然是我,亦是無必勝之把握。想那劉岱父子,只怕是無能為力。我們宜當早做準備,提防黃巾入我東郡。”

曹操由是決定不借出曹仁和陳宮,只是命人徵調了三千新卒,目前已經徵調完畢,正準備遣往昌邑。

荀彧知道了也沒辦法,劉岱要借陳宮和曹仁,陳宮本人不願意去,曹仁聽曹操的,而且東郡還要防著黑山賊和黃巾入境,不借曹仁也在情理之中。

劉岱要求的三千新卒曹操又徵調給他了,這讓荀彧想要助劉岱一把也無話可說。

劉達站在城外等了許久,直至申時,才看到遠處有一驢慢行而來,驢上一人,青衣皂巾,長鬚飄逸,神情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