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犯我,十倍報之。

當蘇啟走出客棧之時,他的腦海裡還在反覆著這句話。

毫無疑問,這句話很好的解釋了魏長天的動機。

後者並不在乎什麼利害得失,滅掉大乾僅僅只是為了報復。

而若是這樣的話......

搖搖頭,蘇啟的表情有些無奈。

他知道和談大機率已是不能,那接下來雙方便總有一天會真刀真槍的拼個你死我活。

蘇啟無疑是不願意看到這一幕的。

倒不是說他對自己沒信心,對大乾沒信心。

只是蘇啟認為一旦到了那一步,到頭來最終受苦的一定還是百姓。

是的。

剛剛他跟李子木說的那些話並不是為了促和而講出的說辭。

蘇啟真的算是一個“心繫百姓”的好官,其行事邏輯借用前世的話來說便是“一切為了人民”。

不過李子木方才的反駁也沒錯。

你大乾的百姓是人,我大寧、大蜀的百姓便不是人了麼?

憑什麼我們的人就該飽受戰爭之苦,就該流離失所,就該家破人亡?

發動戰爭時不想著自己的行為會對敵國百姓造成什麼傷害,打輸了被報復時你又擺出一副高尚的嘴臉。

天底下哪裡有這樣的好事?

很明顯,從這個角度來看,蘇啟的“仁善”其實是有侷限性的。

又或者說對大部分人來說,大家對待“外人”和“自己人”的態度從來都不是一個標準。

如此“雙標”十分正常,更算不上厚顏無恥。

並且蘇啟自己也懂得這個道理。

但他心中卻還是有些不舒服,竟隱約有一種偽善者被揭穿後的窘迫。

“唉......”

回頭看了一眼某扇緊閉的木窗,蘇啟輕輕嘆了口,轉身走到始終停在客棧門外的馬車邊。

幾匹駿馬的鬃毛在晨風之中微微晃動,侍從低頭替他掀開車簾。

然後就在蘇啟剛準備上車之時,眾人的眼神卻突然一變,皆勐地轉頭看向城北的方向。

“嘩啦啦!”

樹葉搖晃,一群鳥兒激飛至半空,在遙遠且沉悶的巨響聲中驚慌而逃。

“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