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孤獨行走的天才——舒斯特爾(免費)(第2/4頁)
章節報錯
當時身處乙級聯賽的奧格斯堡當然已經留不住他,於是德甲冠軍科隆隊揮舞著支票,把他簽入球隊。
舒斯特爾在科隆的表現很不錯,然而那幾年球隊的成績卻很不如人意,只能在五六名的樣子廝混,歐冠半決賽面對諾丁漢森林,最終一球小負,德國杯決賽又一次鎩羽而歸。
1980年歐洲盃之後,科隆隊已經留不住他了,於是他轉會到了巴塞羅那。
在巴薩的8年時間裡,舒斯特爾拿到了一個聯賽冠軍和3個國王杯,這個榮譽薄與他超級中場的定位似乎不太符合——但他的國家隊榮譽更加慘淡:1980年歐洲盃之後,他就沒再參加過任何一屆國際大賽,1984年以後,國家隊出場數,乾脆就是0。
1982年世界盃前,他被剷傷了韌帶,休養大半年,自然錯過了世界盃出場的機會(剷傷他的是戈耶切利亞,解鎖剷傷巴薩兩大巨星成就的男人)。
1984年,舒斯特爾乾脆就拒絕為國家隊出場了——理由非常居家:對阿爾巴尼亞的熱身賽前,他的孩子即將出生,他要去照顧自己的妻子。
舒斯特爾這個人屬於足球界的異類,隊中的其他球員沒事的時候喜歡喝啤酒吹牛B,或者一起整人搞怪打撲克,但舒斯特爾不喜歡說話,沒事就掏本書出來看。
他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文藝,跟老婆的交流方式是合奏鋼琴,生活簡直就是西德版的過兒和姑姑(當然並不耽誤他跟老馬一起泡夜店把妹鬼混)。
當然,其實原因也並沒有這樣簡單。
當時的德甲,拜仁漢堡科隆三國大亂鬥,互相誰也不服誰。
國家隊又長期被拜仁系所把持,舒斯特爾作為科隆出身的球員,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的排擠。
1984年歐洲盃,德國罕見地小組賽出局,於是隊中開始了甩鍋競賽,拒絕為國家隊出場的舒斯特爾自然成了眾矢之的。
於是乎,舒斯特爾一怒之下:不玩了!
關於這段國家隊公案,說法眾多——有說法稱,當時的魯梅尼格想重新組建拜仁幫,於是召回了與舒斯特爾打法類似,風格重合的布萊特納,舒斯特爾敢怒不敢言,索性退隊了事。
還有一種說法:1981年漢斯??穆勒開生日趴,全隊都去了,唯獨少了舒斯特爾,於是他被主教練認為不合群,是隊中的不穩定因素。
另一種說法要追溯到1980年歐洲盃——那年歐洲盃決賽,舒斯特爾助攻一球之後,粘球的毛病犯了,沉迷於自己組織進攻,於是被教練用魯梅尼格換下,舒斯特爾一怒之下,不玩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1980年歐洲盃,德瓦爾召入斯蒂利克和舒斯特爾,其中後者當時在科隆踢的是前腰,但因為德國國內挺斯蒂利克的聲音更大,結果決賽時德瓦爾把舒斯特爾從前腰後撤到了後腰。
這個決定惹怒了舒斯特爾,決賽後他把德瓦爾和德國足協罵了個遍,宣佈永久退出聯邦德國隊(當時只有20歲,代表國家隊參賽21場進4球)。
所有這些傳聞,核心只有一句話:舒斯特爾不爽,所以不跟他們玩了。
這簡直活脫脫一個孤膽混蛋。
隨後,他開始了西班牙之旅,先後效力於巴薩、皇馬和馬競,在三個最不可能相互加盟的俱樂部中,舒斯特爾都做到了最好。
因此,給舒斯特爾定義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他是一位在“超級後腰的性質”中融入了“偉大前腰的素質”和“天才中衛的資質”,縱橫馳騁於整條“中軸線”上的超級中場。
對於這個特性,一生閱人無數自視甚高評點犀利精到的克魯伊夫也對舒斯特爾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此形容:“我懷念他,他是個真正的天才!他用腦子踢球,他能在後場傳球,在中場控球,在前場進球。”
“唯一缺憾是他現在所效力的馬德里競技隊喜歡打防守反擊,這就迫使他常常一次要跑整整60米,所以他現在很進球少了。他要是還在巴塞羅那隊,會輕鬆得多。”
1984年歐洲盃德國隊出局之後,教練下課,貝皇接任。
考慮到隊中缺少一個組織核心,貝皇試圖招舒斯特爾回隊。
沒想到舒斯特爾老婆直接一句話:想讓我老公回隊,可以呀,先拿100萬馬克出來表示一下自己的誠意!
貝皇一口陳年老血:媽的獅子大開口也要有個限度啊!
於是舒斯特爾再也沒回過國家隊,在那段時間,德國隊也失去了自己最具創造力的中場核心。
舒斯特爾有多牛?
並不僅僅體現在他先後效力巴薩、皇馬、馬競三支強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