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大地,自古以來就武德充沛。

華夏之民,也是經歷了千難萬阻,才有今天的華夏文化。

之前受周禮的約束,動不動就為別人效死。

後來逐漸演變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如今財帛動人心。

開海之後,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之下,殺幾個野人似乎也不是什麼大事情。

如果官方預設,這種行為並不違反秦律。

但縱容這種行為,會讓那些人更是百無禁忌。

當下來看,解決這種問題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立海軍。

在這個時代,華夏文明的精華在中原地區。

其實早在春秋中後期,吳楚爭霸的時候,華夏之地就有了水軍。

一開始,他們建立水軍,也只是為了適應當地多河流的環境。

當時的水軍,對戰爭的作用,主要還是輔助,實際正面作戰的情況,幾乎不存在。

後面的吳越戰爭,才真正發展出能夠正面戰鬥的水軍。

並且,隨著戰場的延伸,兩國的爭端逐步擴充套件到了海上,這才出現了華夏文明最早的海軍。

戰國時期,沿海國家也嘗試發展造船業,建造用於水戰的兵器。

甚至還專門編組了艦隊,成立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水軍。

正是因為這樣的基礎,徐福出海才得以順利成行。

不過,大秦統一天下後,關於水軍的相關東西,基本都摒棄了。

只留下了較為發達的造船業。

而造船業的服務物件,也不是水軍,而是始皇帝個人。

因為始皇帝想要尋仙問藥,所以才會建造可以出海的樓船。

至於為什麼不重視水軍?

主要是大秦沿海根本沒有什麼敵人,根本沒有成立海軍的必要。

另外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原因,就是華夏之地的南北觀念。

華夏文明起源於中原,自周天子分封天下後,北方諸侯一向看不起南方。

楚國公族雖然出自華夏,但成天被人一口一個蠻夷叫著。

後來楚王也發了狠,乾脆自稱蠻夷了。

這種敵對的情緒,自上而下,延續了數百年之久。

如果現在跑街上隨便拉個老秦人,問他對海軍的看法。

他絕對會大放厥詞。

說什麼真男人,就該騎馬作戰,戰場搏殺!

海軍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