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40:改頭換面的孔鮒(第2/5頁)
章節報錯
他們大多數從小就跟隨父輩學習手藝,根本沒有系統地接受過教育。
而盛公和元藜卻不同。
兩人入學時,學識都十分不錯。
從小接受的教育,讓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極強。
在學習科學院的知識的時候,往往能夠做到觸類旁通。
因此,相比於其他人而言,他們都能夠做到事半功倍,是所有學子們之中,進度最快的。
所以,烏成是將他們當做科學院未來的中流砥柱來培養的。
對於這樣的人,烏成自然不想讓他們去戰場。
雖然身在軍中,科學院的人才一定會被保護得十分好。
但那畢竟是戰爭,科學院經受不起這樣的損失。
當然,其中的這些心思,就不方便對元藜明說了。
最前面的高臺上,孔鮒與鮑令白等人站在一起。
他們都是大秦學宮統領全域性的高層,加之孔鮒有在朝堂為官的經歷,所以站在此處迎接趙昆。
在大秦學宮共事一年,往日的冤家對頭,如今關係緩和了不少。
“聽說叔孫通在決議會中,負責草擬文書,陛下對其十分看重!”
孔鮒抬了抬眼皮,對鮑令白道。
叔孫通是鮑令白的弟子,但因為理念不同,兩人產生過爭執,後來叔孫通又與淳于越交好,並拜其為師,便主動離開了鮑令白,不與他相處。
平日孔鮒在鮑令白跟前時,是不屑於提叔孫通的。
此時提出來,自然是別有用意。
果然,就見鮑令白冷哼一聲。
“休要在我面前提那個逆徒!”
前段時間,大秦學宮儒門想要在關中的校舍之中,派學子義講,以推廣儒學。
按理來說,這是大好事。
因為大秦的儒生基數大,所以學宮招收的儒門學子,都是優中選優。
放在關中的那些義務教育的校舍,已經算是無法望其項背的頂尖人才了。
這些人主動去義務講課,對於學童們來說,可謂是大好事。
鮑令白為此找到主管此事的叔孫通,想要讓他簽發許可的命令。
沒想到,叔孫通卻果斷拒絕了。
叔孫通說,大秦學宮匯聚百家。
若今日答應了儒門,那麼改日法學院找上門來,他要不要答應?
其它名家找上門來,他又該如何?
百家輪著走一遍,是否會拖累正常的學堂授課進度?
鮑令白勃然大怒,說這個點子是儒門提出來的,自然只有儒門能做。
沒想到,叔孫通卻告訴他。
如今他的處在朝堂總領教育事宜,行事必須一碗水端平。
聖人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